校长信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育英新闻

当前位置 :  校园媒体 > 育英新闻 >

我校师生热议《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电视专题片

 发布时间 : 2025-08-12 18:41:04      点击:
  四集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8月6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和浙江卫视晚八点档播出。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广大干部师生热切关注,第一时间通过多种方式认真收看学习。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及300余名党员师生同时在线上观看视频直播,其余师生通过各类线上渠道进行观看。师生们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实际展开热议,畅谈所思所想。
 
党委书记、副校长 谢鑫
  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令我深受震撼与启迪。片中生动呈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深厚底蕴与丰硕实践,从“八项工程”擘画到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无不彰显文化的磅礴伟力。
  文化是育人的核心动能。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肩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要授“做事”之技,更要铸“做人”之魂。我们将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人才培养中熔铸工匠精神,以校园为沃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德技并修兼具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
  作为学校党委书记,我深感使命如山。学校必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扛稳育人主责,锐意改革,全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让文化生命力在育英扎根抽枝、蓬勃生长、开花结果,照亮育英学子的成长之路。
 
党委委员、党群部部长 王贤军
  专题片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文化的力量,看得见摸得着”。二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高瞻远瞩擘画文化蓝图,精心部署“八项工程”。如今,良渚遗址重焕生机,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之列;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持续推进,让千年美景更具独特魅力;浙江文化产业欣欣向荣,创造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党群工作者,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育英时的殷切嘱托,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实践,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让文化力量浸润学生心灵,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坚定文化自信、堪当大任的新时代青年,为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党委委员、学务部部长 邬佳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擘画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引领浙江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素材。育英学工团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将思想理论武装与学校职业素养课程相结合,带领青年学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文化足迹,循迹溯源,深刻感悟伟大思想蕴含的科学真理价值、强大精神力量、博大文化情怀,在润物细无声中,筑牢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智慧旅游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黄华
  专题片生动呈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源起与实践,为旅游教育工作者践行文化自信提供了行动指南。片中展示的浙江文化建设“八项工程”丰硕成果及文旅深度融合实践,令人振奋。
  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作为文旅人才培养摇篮,智慧旅游学院肩负着特殊使命。学院将把习近平文化思想精髓融入教育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文化自信内化为专业素养。同时深入挖掘专题片中的文旅发展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与科研课题,推动“文化+旅游”创新发展。通过强化文化价值引领,让学生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文化使者”,担当起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任,为繁荣文化事业与文旅产业贡献力量。
 
公共教学部党总支书记、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陈贤平
  专题片深刻展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萌发与实践的详细脉络,特别是“八项工程”的系统擘画过程和实践过程,让我深受教育和启发。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筑牢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文化根基,认真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堂教学,下大力气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用文化发展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培育学生成长为兼具“工匠精神”与深厚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将以更强的使命感、更实的举措推进学习成果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为培养新时代所需的“红色工匠”贡献力量。
 
数智商贸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 姜蕾
  专题片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真实的案例,多维度呈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让我们从中深刻领略到习近平文化思想背后的科学真理价值、强大精神力量和博大文化情怀。从“千万工程”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到“良渚论坛”激活传统文明基因;从“最美浙江人”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每一帧画面都印证着“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的重要论断。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既要读懂片中“红色根脉”守护者、非遗传承人、文创开发者等群体的奋斗密码,更应思考如何将这种文化自信转化为立足岗位的行动自觉,教育引导师生成为文化思想的传承者与践行者。
 
创意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助理 高嘉佳
  专题片深刻揭示了文化作为民族血脉和精神命脉的磅礴伟力,为我们开展新时代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高校党务工作者,应聚焦立德树人,创新思政载体,借鉴片中“以文化人”的实践路径,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将党史故事转化为可感可知的设计作品,让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实践;深植文化根脉,赋能设计教育,将片中强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与浙江创新实践案例融入设计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在设计中展现文化自信,实现“传统元素的当代表达”。我们将持续深化“党建+文化+设计”融合模式,把专题片的启示转化为培根铸魂的生动教案,培养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视野的设计人才。
 
继续教育学院党支部副书记、院长助理 李巧巧
  观看专题片,我深受触动。二十年来,浙江依循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的指引砥砺前行,从红色基因传承到传统文化创新,从精神凝聚到文化惠民,彰显出文化的磅礴力量。作为高校学工战线一员,我深感“文化的力量”对青年培养意义重大。我们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应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遵循,将文化自信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在革命文化中筑牢信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传承“红船精神”,践行“浙江精神”,积极投身于民族复兴伟业,发挥“文化的力量”。
 
团委书记 孙钦
  《文化的力量》如一道思想的光束,穿透历史与现实的迷雾,深刻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浙江的生动实践。面对新时代青年思想文化需求多元、价值观念交锋碰撞的现实挑战,我们更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文化引领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全过程,使文化引领工作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作为一名共青团工作者,我将以《文化的力量》为镜鉴,自觉担当起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在青年心中播撒下文化自信的种子,让文化之光照亮青年的精神家园。
 
民航交通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 荣荣
  观看《文化的力量》后,我深感振奋。作为民航交通学院一名专任教师和基层党务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高职教育不仅要授技能,更要厚植文化根基。我们要将文化自信、工匠精神融入民航交通专业教育,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为引领,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民航交通学院教工支部全体党员教师也将深挖专业与行业文化,推动党建与“三全育人”融合,为浙江民航强省和杭州国际交通枢纽建设贡献育英力量。
 
数字技术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 章新斌
  专题片以生动的案例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文化建设的深刻思考与实践,从“八项工程”的擘画到“红船精神”的提炼,从良渚遗址的保护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无不彰显着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浸润与价值观的塑造。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肩负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科研,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让文化成为滋养心灵的源泉。
 
数智商贸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 傅祝屏
  观看专题片后,我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浙江文化建设呈现三大特色: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融合,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以及基层文化建设的惠民实效。作为教工党支部书记,我认识到,在人才培养中,要传承浙商“敢为人先”的精神,将数字文化等特色元素融入国际商务专业建设;在科研工作中,既要保持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更要弘扬求真务实的学术品格;在开展国商专业教育教学中,要深入把握浙江数字经济的文化基因,为培养适应新业态的国商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智慧旅游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 黄静
  专题片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详实的数据以及生动的案例,全面展示了“八项工程”在浙江的具体实践过程及其取得的显著成效,让我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的深远谋略与为民情怀,并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专题片为教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用“红船精神”“浙江精神”等激励学生勇立潮头、开拓创新;另一方面,要推动文化与专业融合,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贡献力量。
 
智慧旅游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 团总支书记 庞璁
  学生工作要用心设计、细心落实,把文化的力量一点点融入到学生成长的每一步。作为团总支书记,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也要从日常小事做起。把职业素养课程作为一个重要平台,融入中华优秀文化、工匠精神,可以结合片中提到的书法艺术、地方特色或者像“义乌经验”这样的创业故事,组织学生去企业体验真实的职场文化,结合团日活动、技能比赛,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不仅学到职业本领,更能感受到背后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力量。通过职业素养课和日常点滴的结合,让学生真正受到文化浸润,心里有根、做事有谱。
 
创意设计学院团总支书记 胡恺睿
  专题片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文化建设的战略擘画,不仅为浙江发展注入精神内核,更为新时代高校团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应以“精神铸魂”赓续文脉,激发传承使命,引导青年做好文化根脉的守护者;应以“专业赋能”贯通育人,唤醒创新思维,引导青年成为文化创新的探路人;应以“文化创新”赋能强国,彰显先锋力量,在育人中坚持“以文立心”“以文载道”,激励青年勇当文化强国的筑梦人。
 
公共教学部思政教研室主任 朱素平
  文化自信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高质量发展最基本、最持久和最深沉的力量,它能够增强活力、凝聚人心、汇聚共识。看完专题片,我对于思政课教师肩负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了。作为思政课教师,只有坚守文化阵地,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才能吸引广大青年学生的文化“注意力”,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提升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感染力”,增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化自信心、自豪感。
 
公共教学部 综合教研室教师 林洛妤
  《文化的力量》系列专题片不仅是一部溯源之作,更是一份行动指南,全片以红船精神开篇,在南湖烟雨中锚定信仰坐标,强调文化铸魂的核心作用。阐释“两个结合”,尤其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文化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它启示我们,文化的力量在于其深植传统、引领方向、服务人民、塑造灵魂。浙江的实践,正是这一思想强大生命力与指导力的鲜活印证。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更应深刻领悟其精髓,将文化自信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思想文化力量。
 
数字技术学院辅导员 张京晶
  专题片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文化建设的深刻思考与积极实践,将“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纳入“八八战略”重要内容,部署实施了“八项工程”建设,为浙江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学生工作中,我们应深刻认识文化育人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文化自信。同时,鼓励学生将文化创新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文化为纽带,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继续教育学院辅导员 秦云
  观看专题片后,我深感触动。片中溯源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丰硕实践,生动展现了文化铸魂育人的磅礴力量。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深刻体会到,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更要着力提升其思想政治素养与文化自信。我将自觉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日常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感悟优秀文化精髓,在参观考察中筑牢民族精神根基,在服务社会中体悟文化磅礴伟力。
 
23空乘A班 预备党员 林梦茹
  专题片生动展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实践历程,从“八项工程”的宏伟蓝图到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价值。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党员和民航服务领域的未来从业者,我特别注意到片中关于“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的实践案例。这让我认识到,在未来的客舱服务工作中,我们不仅是服务提供者,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播使者。接下来我将继续夯实文化根基,系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航服务文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坚定文化自信”的嘱托,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自觉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用优质服务传递文化温度,为民航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学生会执行主席 23电商B班学生 曾晨
  光影流转,思想激荡。《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生动展现了文化思想在之江大地的滋养与实践。“八八战略”的文化远见,“千万工程”“浦江经验”等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的理念,让我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文化思想穿越时空的力量。作为校学生会执行主席,我深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我们积极组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提升文化素养,传播优秀文化,让文化的力量在校园中生根发芽。
 
23会展A班学生 预备党员 陈雅惠
  作为学校戏剧团原副团长,我特别关注到专题片中展示的乌镇戏剧节蓬勃发展的景象。自2013年首届举办至今,乌镇戏剧节已历经11届,其影响力与日俱增。在乌镇,戏剧突破剧场限制,石桥、树荫、游船皆是舞台。这体现出文化建设“八项工程”中对文化阵地创新利用的成果。戏剧节还为众多年轻人提供梦想舞台。它不仅是戏剧人的盛会,更融入大众生活。作为智慧旅游学院的学生,我体会到文化在提升公民素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方面的积极作用,也看到了智慧旅游行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文化的强大力量。
 
23酒店B班学生 预备党员 徐彬彬
  二十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将“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列为“八八战略”重要内容 ,部署实施文化大省建设“八项工程”。这一举措极具前瞻性,从良渚遗址保护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到推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传承千年文脉,从支持横店、杭州发展文化产业,到推动文化阵地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桩桩件件,皆为浙江文化建设筑牢根基。二十载持之以恒,浙江文化建设成就斐然,文化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当代大学生,我深刻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它是民族的灵魂,是综合实力竞争的关键要素,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4号大街16号
院办:0571-86913866 传真:0571-86910710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0号
邮箱:zjyyc@zjyyc.com 浙ICP备12008174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