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分初赛与决赛两个阶段,各教学单位经过层层选拔,共有14位教师参加决赛。本次比赛重点考察教师完成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一次课2课时)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以及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
决赛环节,每位教师以PPT讲解形式进行8分钟的教学设计陈述,以视频形式进行15分钟的课堂教学实录展示。最终郑雪怡、燕旭楠获一等奖,范志、李晓、葛秀华、张艺获二等奖,陈悦嫣、吴岑斐莎、娄雨冰、占胜、陈静获三等奖。
决赛现场,14位教师精神饱满,自信沉稳。教学设计陈述环节,教师们围绕所授课程,从教材选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展示了清晰的教学思路和富有创新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录部分,教师们从学情出发,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导入、行动导向,适时互动、释疑,教学过程深入浅出、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理实一体、数智赋能的课堂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
育英优质课堂教学比赛是展示教师教学风采、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平台,学校将充分发挥优质课堂教学比赛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效推动比赛成果转化,助力学校教学改革,继续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的工作机制,打造金课,锻造金师,以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参赛课程特色和亮点
郑雪怡(数智商贸学院)参赛课程《新媒体运营实务》
该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结合新媒体运营最新趋势,以理实一体化教学,融入多种数智工具,强化人机协作能力训练,培养适应新媒体+AI时代需求的数智化运营复合型人才。本次课《分镜脚本创作技巧》采用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展开教学,通过核心环节的“二重螺旋迭代”,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燕旭楠(民航交通学院)参赛课程《职业技能·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
该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聚焦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行车高效能管理工作,分为站台接发列车,ATS监控调度实操,非正常下的行车,以及车辆断场的调车作业等五个任务。本课程采用虚拟仿真系统,打造岗位工作场景,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掌握专业技能,并借助AI工作评测学习效果。
范志(创意设计学院)参赛课程《人机工程应用》
该课程是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涵盖人机工程应用领域的基本原理。在教学任务设计上,从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分析用户需求,应用心理学知识、人机交互评估、应用技术工具等,结合实际案例和项目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李晓(创意设计学院)参赛课程《产品项目设计》
本次课基于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对MJ文生图技术进行教学,重点涵盖关键词提取公式的应用以及PS后期处理的示范。课程将数字技术与智能设计紧密结合,深入解析数智化产品海报设计项目,实现了以数字化引领的教学创新。
葛秀华(智慧旅游学院)参赛课程《酒店职业汉语》
本课程是面向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老挝留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课程围绕培养老挝留学生“中文+酒店服务技能”这一目标,依据酒店工作场景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构建教学模块,聚焦酒店职场实用汉语的口语表达,通过任务驱动,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结合丰富的酒店实践资源,教学做一体,使学生掌握使用中文对客提供酒店服务的能力。
张艺(公共教学部)参赛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
本课程旨在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将其更好地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和专业。通过项目引导法、对比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新时代的道德品格和法治素养。
陈悦嫣(数智商贸学院)参赛课程《跨境直播英语》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直播能力和实用技能,满足跨境电商直播行业人才需求。本次课教学内容包括英语脚本设计与直播展示,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通过AI外教和虚拟助手等数智化手段,结合AI工具进行多维度评估与反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吴岑斐莎(公共教学部)参赛课程《口语交流与沟通》
本课程旨在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职场沟通技巧,是公民素养课程。本次课“主题演讲”主要采用了互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及练习法,课程中加入了大量不同类型的演讲视频及案例,应用了各种AI软件及数字平台赋能课堂,通过学练结合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主题演讲的核心内容和技巧。
娄雨冰(民航交通学院)参赛课程《职业技能·医疗救护实训》
本课程是空中乘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岗位所需的医疗救护能力与核心素养。本次课“机上现场急救”采用项目化教学法,通过设计对机上心博骤停乘客的处置流程,强调乘务组的配合及各组员间的职责,使用人体仿真模型、实时投屏、问卷星实时互评等数智化手段赋能教学。
占胜(智慧旅游学院)参赛课程《定制旅行管家实务》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创新思政育人模式,通过“三心”理念——听心声、圆心愿、筑心梦,将情感与责任感融入定制旅行服务,促进学生对老年人的真心关爱。课程强调“双真双实”,即真实订单和场景下的实战训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助老服务能力。
陈静(数字技术学院)参赛课程《数字技能基础(一)》
本课程是全校大一学生的公民素养课程,覆盖数字技术的各个前沿领域,数智融合,理实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类型的特征。本次课从节假日交通拥堵问题的基础上提取时间序列模型和prophet模型,讲解模型和公式的结构及用法,让学生充分了解大数据模型的建立过程和使用。
董家钢(数字技术学院)参赛课程《数据采集技术》
本课程聚焦网络爬虫的多线程技术,涵盖线程创建、启动阻塞、异常处理、时间间隔等关键要点。课程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激发头脑风暴;借助数字化工具辅助,学习更直观;设置实质化任务场景,让知识即刻落地实践,帮助快速上手。
郑艺如(继续教育学院)参赛课程《综合韩国语》
本课程是一门为韩语初学者设计的课程,旨在全面提升韩语听、说、读、写能力。课程结合实际语境,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真实对话中掌握语言技能。
孔春凤(继续教育学院)参赛课程《数学》
本课程聚焦立体几何领域,引领学生突破平面局限,深入探究空间图形的性质与关系。课程特色在于将静态图形动态化,以趣味探究活动激发思维,培养学生敏锐的空间洞察力与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提升空间想象力,拓展数学思维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