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心理卫生

当前位置 :  学工在线 > 心理卫生 >

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 | 你的心理健康吗?

 发布时间 : 2025-10-13 15:55:26      点击:

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这个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于1992年发起的重要日子,旨在唤醒全球公众对精神卫生的关注,鼓励人们敞开心扉讨论精神健康,并积极推动在预防与治疗领域的投入。202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宣传主题确定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
宣传口号:
1,用支持消除偏见,用服务传递温暖。,
2,抑郁情绪不等于抑郁症,理性区分,科学应对。
3,健康不仅是躯体无恙,更是心理的晴朗。
4,阳光心态,从小灌溉。
5,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从陪伴和理解做起。
6,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7,情绪没有对错,给情绪一个健康的出口。
8,运动是情绪的良药,微笑是心灵的阳光。
9,家是心灵的避风港,倾听与理解是最好的陪伴。
10主动求助是积极治愈的开始。
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份承诺,它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提升对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普及科学认知,消除偏见与歧视,并最终让每一位有需要的人都能便捷地获得专业支持。
 
精神卫生的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将精神卫生定义为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都能认识自身潜力、应对日常压力、高效工作并为社区做出贡献。它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我们整体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同身体的健康状况一样,需要被悉心关照。
 
对个人而言,良好的精神状态是积极生活的基石,它能帮助我们维持稳定情绪,提升工作学习效率,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从而拥有更高的生活品质。
 
对家庭而言,每位成员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家庭的温馨与稳定。一个情绪平稳、心态积极的家人,是家庭温暖的源泉和坚实的依靠。
 
对社会而言,国民精神的健康是社会稳定与持续发展的保障。健康的心灵能够创造更多价值,同时减少因精神疾病带来的社会负担与潜在风险。
· 
精神疾病如同身体疾病一样普遍存在。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正困扰着许多人。了解它们,是消除误解与“污名化”的第一步。
 
l 抑郁症远非简单的“心情不好”,它可能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匮乏、睡眠食欲改变,甚至产生无价值感与轻生念头。
 
 
l 焦虑症则常常是过度的、无法控制的担忧,伴随心悸、头痛等躯体不适,以及回避特定情境的行为。
 
l 双相情感障碍的特征在于情绪在躁狂/轻躁狂的“高峰”与抑郁的“低谷”间剧烈波动,混合发作时风险尤高。
 
l ADHD多见于儿童,但也可延续至成年,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
 
各年龄段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
 
心理健康贯穿人的一生,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挑战与守护重点:
 
l 婴幼儿(0-3岁):安全感与依恋关系的建立是关键。充足的情感、语言和身体交流,能奠定健康心理发展的基础。
l 学龄前儿童(4-6岁):鼓励他们与伙伴游戏、分享,培养独立性与合作精神,能有效预防分离焦虑和社交困难。
 
 
l 学龄儿童与青少年(7-18岁):面临学习压力、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和身份认同等多重挑战。调节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培养兴趣爱好至关重要。
 
l 中青年(19-55岁):工作压力、家庭关系、子女教育是主要压力源。构建支持网络、主动寻求帮助、保持工作生活平衡是防护盾。
 
l 中老年(55岁以上):需适应退休、空巢、躯体疾病等变化。建立新社交圈、参与社区活动、培养新爱好能焕发活力。
 
l 面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故创伤等会带来深重心理冲击。认识到这种影响并积极寻求心理援助,是走出阴影的关键。
 
我们如何守护心灵健康
维护精神健康,是一项需要个人、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的终身事业。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为大脑提供充足营养。
充足睡眠:保证规律的作息,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规律运动:定期进行体育活动,如散步、瑜伽等,是释放压力、提升心境的天然良药。
2.培养积极心态:
乐观思考:专注于解决问题,而非沉溺于问题本身。
压力管理:识别压力源,学会拒绝,设定健康界限。
自我接纳:接纳不完美,善待自己,减少自我批判。
 
3.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强化家庭纽带:与家人保持密切沟通,营造温馨港湾。
珍惜朋友情谊:定期与朋友交流,分享快乐与困扰。
拓展社交活动:参与兴趣小组或志愿服务,扩大社交圈。
4.主动关注心理健康:
定期自评:时常审视自己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学习放松技巧:练习冥想、深呼吸等,帮助身心放松。
勇于求助:当情绪困扰超出自我调适能力时,主动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是智慧与勇敢的表现。
精神疾病若不被正视和干预,会对个人造成巨大痛苦,甚至导致自伤自杀;也可能影响家庭和谐,并对社会秩序构成潜在风险。2025年“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的主题,正是为了构建一个从预防、识别到干预、康复的全链条支持体系。
让我们以此为契机,增进对精神健康的理解,用科学知识取代偏见,用温暖支持消融冷漠。愿我们都能成为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成为他人心灵旅程中的一盏明灯。只有当关爱心灵成为社会共识,专业服务触手可及,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心理健康”的美好愿景,共同迈向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未来。
  

版权所有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4号大街16号
院办:0571-86913866 传真:0571-86910710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0号
邮箱:zjyyc@zjyyc.com 浙ICP备12008174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