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6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专项课题立项名单。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敏教授担任负责人,邬佳、王亦飞、孙钦、王姣、周舟等学工团队成员共同申报的《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网络情绪传播及其治理途径》课题成功立项 (编号:26GXSZ076YB),实现了我校学生工作在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上的突破。

该课题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对青年大学生的深刻影响,针对网络情绪传播呈现出的“技术具身性”与“圈层异化性”交织的新特征,旨在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效能。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其核心特色与创新点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立足“人机关系”辩证视角,首次系统性构建了“技术逻辑-认知框架-行为反馈”三维分析模型,致力于形成“感知-干预-反馈”的智能治理闭环;二是创新性地提出以“数智协调治理”为导向的主体性重建路径,旨在激活青年反思能力,推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从“被动防御”向“主动共建”转型;三是突破传统舆情“堵疏结合”的应对模式,通过“技术赋能与人本价值平衡”的辩证视角,深度融合技术治理哲学与思政教育理论,为应对AI时代的意识形态挑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近年来,学工队伍主动加强工作研究,紧密依托学生工作特色,积极参与项目培训,深入开展调研实践,积极探索有效路径,科研能力逐步提升。今后,将进一步创新举措、搭建平台、加强指导,助力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