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们的 “绿水青山经”
“长宁能从‘薄弱村’变成省级强基示范村,靠的就是这山水!” 在玫瑰园里,原党总支书记朱宁斌指着连片的花海,给同学们讲起了 20 年 “逆袭史”。曾经的抛荒地,如今成了网红打卡点,游客来了,村民的玫瑰饼、鲜花酱也不愁卖了 —— 这就是他口中的 “共富密码”。
在共富直播间里,夏书记则以当下火热的直播助农为切入口,解析长宁特色农产品的“制胜秘诀”,酸甜的蓝莓、脆甜的甜瓜、清香的水果玉米、芬芳的玫瑰饼……这些带着 “山水印记” 的农产品,早成了直播间的 “流量担当”。“绿色山水赋予的品质”——正是这块闪亮的金字招牌,让长宁的特色农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长宁村小溪边,邵书记动情分享该村绿色健康的文旅新名片——“长宁村游”,深入浅出地阐释着20年来该村如何在发展中守护、在保护中利用的平衡之道。“我是长宁代言人”、“我是长宁设计师”等丰富多彩的“村游”活动,正是长宁村以“绿色为底、人文添彩”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00 后的 “青山研学记”
甜瓜棚里,同学们帮着村民收瓜,汗水浸湿了 T 恤,手里的瓜却越抱越沉。“以前吃不饱,现在家家户户种瓜果,不仅够吃,还能卖好价钱!” 一位村民的话,让大家明白绿水青山不只是风景,更是致富的依托。
共富直播间里,同学们当起 “助播员”,举着玫瑰饼介绍:“这里面有玫瑰香,还有长宁的山水味!” 亲身体验后,他们才懂 “乡村振兴要新思维,更要扎根土地”,长宁用直播缩短产销距离,让山水的馈赠变成实实在在的收益。
研学路上,同学们把见闻编成了 “宣讲词”:从早期互助渡难关,到如今靠山水致富,长宁的 70 载互助情与 20 年 “两山” 实践,就像溪水与农田,共生共荣,织成了可持续的共富链。
“以前觉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句口号,现在懂了,这是长宁人一天天干出来的!” 20 年 “两山” 理念扎根,70 载互助精神传承,让这片山水既有 “颜值” 更有 “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