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心理卫生

当前位置 :  学工在线 > 心理卫生 >

茧居?丨其实我也想破“茧”成“蝶”

 发布时间 : 2024-12-17 17:32:43      点击:
你不可不知的“茧居行为”  

茧居青少年是指那些长期闭门不出,避免社交和日常生活互动,将自己隔绝于社会之外的人群。他们通常因为各种原因,如心理受挫、社交障碍等,选择长时间在家不出门,不上学。

茧居青少年的特征:他们往往拒绝参与社会活动,减少与外界的接触,长时间的独处,生活在自己的舒适圈中。这种生活方式可能会使他们错过了许多正常的社会互动和成长机会。

他们可能存在心理状态不稳定的问题。可能因为在学习生活中遭受打击,他们选择逃避现实,闭门不出。这种长期的社会隔离不仅会加剧社交恐惧和降低自我价值感,还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精神健康问题。

茧居青少年的存在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学习竞争压力使得一些年轻人感到迷茫和无力;另一方面,社交媒体和网络的普及为他们提供了另一种形式的“社交”,虽然这种社交缺乏真实的人际互动。

听听他们的心声:

茧居,可能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  

在这个快速运转的社会中,现实生活的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学校的考试成绩、人际关系的压力……我不知道如何面对和化解这些难题,所以我选择逃避。

我曾经试图参与社交活动,但总以失败告终,这种挫败感让我逐渐放弃了尝试。我无法理解他人,也无法让他人理解我。我感到自己就是个异类,被边缘化了。

我害怕人多的场所,害怕被别人评判。慢慢地,我选择了躲在家中,这成了我最舒适、最安全的状态。长时间处于孤立状态之后,我感觉外界的世界对我来说既遥远又陌生,这让我的心情更加沉重、对外界的新事物更觉得恐惧。

 青春期好像是一个特别的分水岭,我总是被身边人说“你已经长大了,你要独立承担责任,你不能再像以前”,可是明明我还是个孩子,很多事情我还没有做好准备,没有能力去应对啊,所以我像蚕一样把自己包裹封闭起来,与世界隔绝,是不是就不会被要求和期待了?

是茧居,也是他们的自我保护和“救赎”  

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

其实我闭门不出并不是懒惰或逃避责任,而是我面对各种压力时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在让我觉得安全的空间里,静静地消化自己的情绪。

茧居的我虽然回避现实社交,但我也在尝试打开另一扇窗,比如通过网络找到和我一样的朋友,或者是能够理解我的人,与他们分享我的想法和感受。

我并非不想社交,而是需要一个安全且不压力的社交环境,一个可以让我们自由表达,不必担忧被评判的空间,茧居在家,就给了我这样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当我在现实中被“标签化”、被否定质疑的时候,我觉得社会对我们有误解,有偏见,可是我却不知道该怎么辩解,只能选择逃离,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才会有一个可以容许形形色色的“怪孩子”自由生长的友好环境。能够自主地选择与他人不同的成长路径,并且得到尊重和认可,将会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呀!

尽管我长期茧居,但我从来没有放弃培养自理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比如学习做饭、参加社团、学习外语、做我喜欢的事情。也许在现实世界不能实现的期许,可以在另一个时空做一个“社会人”,追逐自我价值。

图片

“茧居”少年,你可以破茧成蝶

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可能总是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遭遇“青春期阵痛”,或许“茧居”行为就是成长突变过程中因为混乱情绪所导致的“退行”,不管是出于恐惧的主动回避还是无奈的被动退缩,都是成长带给你的挑战。请相信,这不是你软弱无能,你将有机会改变现状,逐步融入社会,并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适合的成长打开方式。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客观理性看待自己的“茧居”状态。

如果“茧居”行为并未对自我的心境和学习生活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能让自己保持该有的健康心态和生活状态,那可以保留这样一个让自己更加安全舒适的身心状态,但是也不需要完全拒绝社会的邀请,请勇敢跨出社会性成长的步伐。反之,如果“茧居”让自己痛苦难耐,退缩行为加重了心理负担,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那就需要积极寻求改变。

2

勇敢打破“茧居”的消极束缚,

建立与外界新的联接。

想要走出孤立茧居的状态,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勇气。

首先,先从自己生活开始,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适当运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逐步实现自理和自立,保有精气神,改善自己消极颓废的情绪和精神面貌。

其次,逐步增加与外界的接触,初期可以选择人少的时间段,比如清晨或傍晚,到附近的公园散步。随着适应,逐步增加外出的时间和频率,这有助于减少焦虑感,提高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再次,可以参加兴趣小组或志愿者活动,尝试通过网络课程学习一项新技能,如绘画、编程或音乐等。参加线上的兴趣社群,与拥有共同爱好的人交流,这可以在不直接面对面的情况下开始社交练习。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始简单的互动,这有助于建立信心并逐渐过渡到面对面的社交。在这些与外界互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教程或阅读资料来学习基本的社交技巧,了解如何在与人交往时表达自己和理解他人。

3

构建积极的视角,并在目标实现

的过程中多给与自我肯定和鼓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速度,不要因为别人的评价而否定自己,给自己时间和空间去成长。可以将长远目标分解为可实现的短期目标、小目标,在完成的过程中多鼓励自己,肯定自己。比如用日记记录下每天的成就和进步,通过积极的评价来鼓励、暗示自己,比如“我可以做到”,“我在进步”,哪怕是很小的事情,始终记住,自己获得的每一步的进步都值得庆祝,无论进程多慢,关键是持续向前。

4

当觉得自己无法承担时,

勇敢寻求外界帮助。

求助也是一种能力,是勇敢解决问题的表现。如果困境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破解,可以尝试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比如拨打962525上海市心理热线,专业的线上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你在不离开家的情况下获得支持,或者也可以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面对面谈论你的内在感受和想法,可以更好更快找到问题根源和应对办法。

图片

 

写给父母:

你们不仅是“茧居”少年的保护伞,

更是他们社会性成长的引导者

 

对于“茧居”少年而言,家庭是他们获得喘息、提供保护的安全空间,但同时也是努力引导他们回归到正常社会生活,实现适应性自我成长的主战场。而父母则是破除青少年茧居式退行行为、实现自我社会性成长的关键所在。茧居少年的家长们不仅需要处理自己的担忧和困惑,还需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有效增进亲子的情感支持与链接 

作为家长,要意识到建立支持、包容、鼓励、友好的家庭环境,不管是对于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预防还是干预,都是非常重要的!

面对茧居状态的孩子,首先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异常状况。了解背后可能的问题,如心理健康问题、社交障碍等。保持开放的沟通态度,鼓励开放而正面的对话,让孩子有勇气自由、大胆地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无需害怕被评判、被否定,否则会加深孩子的焦虑和孤立感。

同时表明你们无条件爱他们、支持他们的心意和共同克服问题的决心。尝试与孩子一起进行一些轻松的家庭活动,比如一起看电影、做手工或园艺,这可以帮助增强亲子间的情感联系。鼓励孩子逐渐尝试一些小型的社交活动,如参加家庭聚会或和亲近的朋友外出。帮助孩子探索个人兴趣和爱好,这不仅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还可能成为与他人连接的桥梁。

 

 不避讳问题所在,积极主动寻求专业帮助 

当发现孩子出现此类行为时,可以尝试为孩子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专业人士能提供适合的方法和策略,更好帮助孩子改善心理状态。可以考虑家庭治疗,以改善家庭动态和沟通方式。通过治疗,帮助家庭成员能更好地理解彼此,解决问题。另外在康复的过程中要保持耐心,设定合理的期望,理解孩子的恢复和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时间。

图片

咨询师的话:

青少年茧居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个体心理状态、家庭关系、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通过适当的干预,可以帮助这部分人群重建与外界的联系,找回生活的积极意义。

家长应提供一个支持和理解的环境,而不是施加压力或负面评价。专业机构和团体可以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资源,如心理咨询、生涯培训等。

帮助茧居青少年逐步走出茧居困境、重建社交联系、更好融入社会,获得社会化的蜕变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版权所有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4号大街16号
院办:0571-86913866 传真:0571-86910710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0号
邮箱:zjyyc@zjyyc.com 浙ICP备12008174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