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小A小时候就发现,不开心的时候大吃一顿就会感觉好多了,于是,每次不开心她都会好好地犒劳自己一顿。慢慢地,她养成了用大吃大喝来应对压力和沮丧的习惯,这种与食物的“非正常”关系持续至她成年。现在,只要她不开心,她就会径直走向厨房,短时间内就把一堆平常不敢吃的垃圾食品塞进了肚子,而且要吃到肚子都要爆炸了她才会停下来。小A意识到自己的状态不太对劲,于是她走进了医院。经过仔细的评估,医生认为小A有情绪性进食的问题。
一,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基石,其摄入量的调控对于情绪稳定至关重要。过量摄入简单碳水化合物,易导致血糖骤升骤降,诱发情绪波动与疲惫感。相反,富含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全麦制品及蔬菜,能稳定地释放能量,有助于情绪的稳定与心理状态的优化。
二,蛋白质与情绪平衡
蛋白质是身体细胞与神经系统的基础构建块,其充足摄入对于情绪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蛋白质缺乏与情绪波动、焦虑及抑郁症状存在关联。因此,增加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摄入,如鱼类、禽肉、豆类及坚果,有助于改善情绪,提升专注力与记忆力。
三,脂肪与情绪调节
脂肪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在能量供应与细胞健康中扮演关键角色。特别是广泛存在于鱼类、坚果及橄榄油等食品中的ω-3脂肪酸,已被科学证实具有缓解焦虑、抑郁及压力等情绪问题的作用。此外,健康脂肪的摄入还能增强饱腹感,有助于减少暴饮暴食的现象。
四,维生素与情绪维护
维生素在维护情绪健康方面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维生素B群被证实对改善情绪、注意力与记忆力具有显著效果。维生素C则有助于缓解焦虑与压力,同时增强免疫系统功能。而维生素D也被发现能够改善情绪状态,降低抑郁风险。因此,合理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或补充剂,对于维护情绪健康至关重要。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4号大街16号
院办:0571-86913866
传真:0571-86910710
邮箱:zjyyc@zjyyc.com
浙ICP备1200817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0号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