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26.6%,患病人数超过2.7亿,这意味着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患有高血压。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吸烟,过量饮酒,心理社会因素等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由于高血压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它也被称为“无声的杀手”。然而,值得庆幸的是,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研究表明,有效的血压控制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一、高血压的定义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级
级别 | 收缩压(mmHg) | 舒张压(mmHg) | |
正常血压 | <120 | 和 | <80 |
正常高值 | 120-139 | 和(或) | 80-89 |
高血压 | ≥140 | 和(或) | ≥90 |
1级高血压(轻度) | 140-159 | 和(或) | 90-99 |
2级高血压(中度) | 160-179 | 和(或) | 100-109 |
3级高血压(重度) | ≥180 | 和(或) | ≥110 |
二、高血压的危害
①表现为忽然发生呼吸、心跳停滞,意识丧失,并常于1小时内死亡;
②高血压因左心室负荷增加,而致左室肥厚,易患心律失常、冠心病,是猝死的高危因素;
③冠心病猝死约占全部心血管病猝死的90%。
2、导致多种病变:
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和血管多种病变,发生左心室肥厚、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威胁生命与健康的并发症。
三、高血压的六大误区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逐渐升高,所以没有明显感觉,但高血压却时刻损害患者的血管、心脏、肾脏和其他器官。如果不及时治疗,高血压会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健康问题。
误区2:年纪轻,不会得高血压?
任何年龄都可能得高血压。随着年龄增长,患高血压的风险也会增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高血压,所以年轻人也需要进行高血压筛查。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家族有高血压病史,那么本人也有患高血压的可能。不过,每天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延缓甚至预防高血压。
误区3:血压冬季高,夏季正常可以减少药量吗?
血压存在季节变化,一般冬高夏低,尤其是血压轻度升高的患者,到了夏天血压就会降低,不吃降压药也可以保持正常。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伟丽介绍,如果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服药等实现血压120/80mmHg一下,并且能够持续稳定几周时间,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减少药量。但是患者也要注意持续监测血压,一旦有所升高,要及时就医。
误区4:血压已经低于140/90mmHg,是不是就可以停药了?
不要自行停药,要严格遵医嘱逐渐减量观察。血压正常是药物控制的结果,而不是已经“治好了”高血压,血压的重点在于控制,自行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再次升高,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能够帮助预防或管理高血压,但并不能治愈高血压。对于中高危风险的高血压人群,应立即进行降压药物治疗。
误区5:降血压是不是越快、越低就越好?
血压稳定能够让人体有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保护心脑肾血管靶器官的功能。无论是高血压还是低血压都会对身体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降压越快越低并不意味着越好越安全。过快的血压下降会出现大脑的低灌注状态,特别是老年人易发生头晕或摔倒的情况。降压治疗应该缓慢平稳,通常二到四周内达标是安全的。
误区6:没有高血压,还需要定期测量血压吗?
定期测量血压非常重要,尤其是曾被诊断患有高血压的人。高血压患者早、晚各测量2-3次,血压正常者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
四、预防高血压,从健康生活做起
盐摄入过多,会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长期限盐可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我国居民平均食盐摄入量超过9g/日,显著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建议用低钠盐代部分普通食盐。
2、减油
摄入过多脂肪,特别是含饱和脂肪酸过高的食物,会增加血胆固醇水平,导致动脉硬化并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日常饮食应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同时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增加全谷物和粗杂粮及膳食纤维摄入等。
3、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可促使血压上升,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所以日常生活中,控制体重是非常关键的。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合理控制体重,18岁及以上成年人群体重指数应为18.5-3.9kg/m2(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并应合理控制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
五、管理高血压,从行为改变做起
坚持健康饮食有助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控制。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适量的膳食模式,做到食物多样、三大营养素功能比例适当、盐不超量。
2、适量运动
运动对高血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面对高血压的出现,年轻人和中老年人都应该坚持有规律的运动、保持充足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生活。胃肠蠕动也有助于顺利排便。
3、戒烟限酒
戒烟:烟叶含有尼古丁,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加速心率,建议戒烟(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
限酒:大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推荐高血压患者不饮酒。
4、保持心理平衡
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是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六、科学监测,平稳血压,长期达标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包括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可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2、科学监测血压
鼓励居家进行血压监测,晨起测量血压应在排尿后、未服用降压药、早饭前,晚间测量应在睡觉前,每次应按规范测量2-3次。
总之,预防高血压要从每一天做起,做自己健康的“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