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指导教师郭恩文副教授说:“给长宁村的农产品‘穿上新衣’,是学校将实际项目引入课程教学的又一尝试。”“来尝宁”品牌包装设计就是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意。
创意设计学院始终坚持“设计教育+设计服务”的办学定位,积极拓展师生课堂,把设计课开在浙江乡村的大地上。在为期一周的实践教学中,师生通过参观“互助故事馆”、实事求是工作站、文化礼堂等文化展示场所,了解“先锋长宁”红色文化;通过驻村生活,实地调研,体验农村农事,感受风土人情,了解长宁村的农产品特色和“互助长宁”的故事。同学们结合数字化的设计手段,细分消费市场,精准定位,为长宁村的草莓、蓝莓、玉米等农产品进行包装设计,累计产出设计作品20余件,深受村民们喜爱。
同学们表示,此次实践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更是一段难忘的学习之旅,用自己专业所长服务乡村发展,为长宁村的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走出品牌做出贡献,感觉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21广告B班王苏慧在此次课程中完成了长宁草莓、蓝莓、玉米等特色农产品的包装设计。作品主体以现代卡通的艺术表现风格,设计了三组可爱的水果宝贝,红红的脸蛋代表着村民们一颗炽热真诚的心,让消费者感受到村民的热情友好,让人通过包装联想到产品的新鲜。包装名称大胆突破传统,运用网络红语的谐音梗方式,更加时尚,便于线上推广销售。右下角盖了“来尝宁”的印章,指明了产地长宁村以及“来尝宁”的品牌特色。
“这是一款集合线上销售思维与线下实体展示的全新农产品果蔬包装。好的设计都离不开调研,这次能在长宁村实地感受产品并进行设计,丰富了灵感,也让我更加喜欢上设计创作。”王苏慧说。
长宁村党总支书记朱宁斌说:“大学生们的到来,为村子增添了活力。长宁村将从学生的优秀设计作品中选定村民们最满意的作品,应用于‘来尝宁’系列农产品的外包装,提升长宁村农产品的品牌效益,助力村集体增收。”
创意设计学院从2020年起,与长宁村合作,共建师生党员志愿者服务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形成“微设计”助力乡村振兴——“党建共建+协同育人”新模式,助力乡村在“两个先行”中不断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