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心理卫生

当前位置 :  学工在线 > 心理卫生 >

当身边人出现双相情感障碍,我们能做些什么?

 发布时间 : 2023-11-24 09:25:39      点击: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是一种周期性情绪过度高昂或低落的疾病。许多人误以为躁郁症是指烦燥(焦虑)和抑郁。事实上,躁郁症是“狂躁”和抑郁的交替或混合发作。
 
躁郁症的发病与脑内某些化学特质的作用异常有关,病人的情感变化,经常是找不出与环境有直接的关联。尽管一旦起病,这些障碍将终身存在,但治疗还是能减轻症状,带来希望。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能从药物、心理治疗(谈话治疗),以及健康生活习惯的联合的治疗中获益。通过恰当的治疗,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个体可以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作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家人或朋友,可能在患者情绪剧烈波动,甚至发生一些危险行为时,束手无策,也担心采取不恰当的方式适得其反、加重病情,我们考虑如何提供有所助益地帮助和支持前,可以先尝试了解饱经折磨的躁郁症患者,内心在经受着什么。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世界
 
以下是知乎上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分享的情绪体验:
 
  • “明明和朋友约好了,夜幕降临,我突然泪流满面,不想出门面对。”
  • “我很生气,我就是觉得走过的人每一个都用仇视的眼神望着我!”
  • “在地铁上熙熙攘攘。有一个人踩了我的脚,理性告诉我,他应该是不小心的,但是那个瞬间,我有一股强大的愤怒和怨恨,我很想打他!”
  • “我是所有人之中能力最强的,只有我才能设计出这样完美的方案。”
  • “我觉得只用自己杀死自己,来让他们相信,他们有多可恨!”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内心隐藏着很深的恐惧,这些恐惧是婴幼儿早期发展受损、创伤的部分,时而令患者感觉受到威胁,必须严加防范。
 
而面对想象中的恐惧、威胁,患者仿佛处于弱小、不堪一击的无能状态,为了抵御无力无助的弱小感,便运用一系列自我膨胀的躁狂表现进行防御。
狂躁发作期的各种夸大表现,非常具有攻击性、毁灭性,使患者感觉自己内心充满力量,能够无往不胜,击退所有危险。
 
当狂躁状态开始回落,如同退潮后的沙滩,鱼虾等残骸清晰可见,患者产生强烈的罪疚感,认为自己暴虐袭击对提供给自己滋养的客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并且陷入抑郁状态,非常哀伤、情绪低落,丧失活力,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
双相情感障碍的外在表现和心理运作机制
 
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表现和内在心理防御机制,能够帮助我们在理解患者的基础上,提供合适的帮助。
 
心理防御机制如同我们身体的免疫体系,用来抵抗威胁我们精神世界安全的外在环境压力、人际冲突,而发展出来的一系列防卫机制。
 
在我们每个成长阶段,心理防卫机制也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生理心理趋于成熟,而不断升级,逐渐达到适应社会、能够捍卫精神领地的能力,保卫心理世界处于健康水平。
1. 狂躁发作期 
 
外在表现:
 
  • 精力旺盛、过度活跃、躁动
  • 情绪过分高涨,过度愉快、有欣快感
  • 思维奔逸、语速飞快、观念跳跃并快速转换
  • 随境转移(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
  • 几乎不需要睡觉
  • 行为和能力上不切实际的信念
  • 判断力低下
  • 购物狂
  • 性欲增强
  • 药物滥用(酒精和安眠药)
  • 否认有任何异常
 
心理防御机制:
 
狂躁发作期主要运用“否认、分裂、投射、全能感”等一系列防御机制,防御内心无法忍受的焦虑。
 
“否认”是婴幼儿时期形成的心理机制,用来抵制可能危及自身安全的人或事,将可能出现的危险想象为不存在、不会发生,隔离在意识之外,以保全自己免除焦虑、自我功能能够正常运作。

“分裂”的防御机制,是把一部分人看成是完全的怀有敌意,而另一部分人则完全的亲切可爱。这些分裂者通常认为某个特定的人要么是只有爱,要么是只有敌意,而不能看到绝大多数人有可能同时具有可爱和可憎的品质。
 
“投射”是将自己的情感、冲动或者愿望归结在另外一个人身上,扭曲了你看待这个人的态度。偏见的产生,部分原因来自人们将他们对自己身上存在的所不喜欢的特性,投射在一个群体或对象上面。
 
“全能感”表现为在躁症发作时期,总有一种无所不能、无往不胜的感觉,情绪高涨、夸大,对挫折不为所动,坚定一种“我自己来”的决心,反感别人向自己提供帮助。
 2. 抑郁发作期 
 
外在表现:
 
  • 三低:思维迟缓、心境低落、意志行为缺失
  • 三无:无助、无望、无用
  • 三自:自责、自罪、自杀
  • 持久的悲伤,焦虑或空虚感
  • 无望感或悲观
  • 负罪感,价值感缺失,强烈的无助感
  • 失去对曾喜欢的活动的兴趣或快乐,包括性活动
  • 精力减少,疲劳感或变得迟钝
  • 专注、记忆、做出决定困难
  • 睡得多却睡不着
  • 食欲变化或体重减轻或增加
  • 慢性疼痛或其他持续的不由疾病或外伤引起的机体症状
  • 自杀或死亡观念,有自杀企图
 
心理防御机制:
 
郁症发作期主要运用“内摄、与丧失者认同”等系列防御机制。
“内摄”是通过使用自我功能的感知觉、记忆和整合,你在脑中建构了关于另一个人的形象,也就是说,当你看到一个人,并记住了你所看到的,然后对自己的感知觉和记忆进行了组织,所形成的这个“心理表象”可以被当作想象和情感的靶目标。
 
内摄经常被认为是“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抑郁发作时产生的自杀想法,常指向被内摄的坏客体。
 
“与丧失的客体认同”是指郁症发作期,病患自罪自责,认为自己在躁症发作期伤害、毁灭了被内摄的客体,导致客体丧失,伴随着这部分丧失,而表现出失去活力、生命力,兴趣情绪低落,产生空洞、无意义感,更为严重者产生自杀想法,本质上就是对丧失客体的认同。作为家人或朋友,如何提供支持与帮助
 
作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家人和朋友,我们要了解患者在症状发作时期孩童般的心理状态,识别正在运用的防御机制运作特点,能够提供更好、更恰当的陪伴和支持。 1. 保持外部环境和心理状态的稳定 
 
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外部环境,让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生活在固定的物理环境中,不随意搬迁、不变动居住状态,不随意更换共同生活的照料者。
 
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稳定的心理环境,照料者在面对ta们情绪剧烈波动的时候,保持一贯的关心理解。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接纳病患在狂躁发作时狂妄、夸大、无所不能的自我表现,采取不认同、不反对的态度,理解病患内心在异常激烈地与内在邪恶力量斗争,并遭受到恐惧和焦虑的煎熬,拼尽力气远离痛苦的挣扎。
 
在病患每一次狂躁发作期,坚定地接受激烈的情绪撞击并不予还击,在语言上不贬低、不评判、不指责,在行为上,不疏远、不逃离、不强制改变狂躁状态。
在如此持续、长期保持稳定的外在环境、内在环境共同作用下,病患内心体验到更多安全、可信任的感觉,这部分体验积累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厚,躁症发作频率和强度都会有所降低。
 
如此一来,病患也会越来越少使用现实检验能力差、发展水平低的否认、分裂、投射等心理机制,逐渐开放自己的情感,发展出较好的自我反思的能力、现实适应能力。
2. 协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躁郁症患者在病情发作期,丧失部分现实感,坠入全能感的幻想里,常伴有危险、冲动行为,甚至物质滥用、性欲过于旺盛、睡眠节律错乱等现象。
 
协助病患进行自我管理,每天记录患者的“想法、行为、情绪”。根据自我管理记录,随时观察“行为”表现,及时明确指出危害自身的行为,正面与病患讨论安全健康的替代方式。

针对记录中情绪部分,提升病患对自己情绪的辨识与觉察,即便情绪出现激烈波动,也能发挥自知力的作用,对剧烈起伏的情绪加以协调、控制。针对记录中“想法”部分,识别偏向夸大妄想的想法,和患者讨论想法的现实关联。
 
协助病患进行规律用药和作息,鼓励病患投入到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兴趣爱好、工作与学习。关注病患为康复所作出的努力,见诸成效立刻加以肯定,相信在这样的帮助下,患者能够一步一步增强康复信心。
 
版权所有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4号大街16号
院办:0571-86913866 传真:0571-86910710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0号
邮箱:zjyyc@zjyyc.com 浙ICP备12008174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