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两季,是水痘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近年来大学生中患水痘者逐渐增多,希望广大师生能了解水痘相关知识,都能轻松“战痘”。
一、什么是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以全身性丘疹、水疱、结痂为特征,多见于儿童,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易造成暴发流行,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二、临床特点
1.潜伏期
健康人群接触水痘病人后不会立即出水痘,一般间隔10-24天后才有可能会出水痘,这个期间即为潜伏期。
2.临床特征和体征
水痘多为自限性疾病,10天左右自愈。发病急,前期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乏力、咳嗽、食欲不振等症状,持续1天-2天后出现皮疹。
水痘皮疹为向心性分布,首先见于躯干部,以后延及面部及四肢,以发际、胸背躯干较多,四肢较少,手掌足底偶见。
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丘疹,再数小时后变为疱疹。水痘发疹经历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等,各个阶段损害可在同一时间内并存于同一患者,尤其是在发疹第2-3天,同一部位可见到各阶段的皮疹,此为水痘皮疹的另一重要特征。
三、流行特点
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冬春季节高发。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俗称“见面传”。
1. 传染源
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人上呼吸道和疱疹液中,水痘病人从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
3.易感人群
本病传染性强,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主要为2-10岁的儿童发病。
四、防控措施
1.一般措施
尽量少到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地方,要注意教室和寝室内通风,加强防范。日常做到“四多一少”:多通风、勤洗手、常喝水、多运动、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2.针对性措施
①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隔离水痘病人,应隔离至疱疹完全结痂为止。无并发症者可在家隔离,此前不得入学;亦不应出门,并防止其与孕妇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用品可通过煮沸或者日晒等方式消毒;污染场所要加强通风、换气和消毒。
②保护易感人群、特殊人群要接种水痘疫苗
目前预防水痘的主要办法是接种疫苗。
现在使用的水痘疫苗是减毒活疫苗。在我国,水痘疫苗属于自愿、自费、知情同意选择的二类疫苗。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作为水痘的高发人群,必然是疫苗的重点服务对象,学校等集体场所发生水痘暴发疫情时可进行水痘疫苗应急接种;育龄妇女及其他高危人群(等待器官移植者、医护人员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等)也应该提倡疫苗接种。
五、治疗
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为止。发热期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食物和注意补充水分。加强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疱疹处以免导致继发感染。皮肤瘙痒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擦,疱疹破裂后可涂抗生素软膏。
饮食则宜清热,宜饮绿豆汤、银花露、小麦汤、粥、面片等。禁食发物,如香菜、酒酿、鲫鱼、生姜、大葱、羊肉、雄鸡肉、海虾、鳗鱼、南瓜等。食用发物后会使水痘增大,从而延长病程。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4号大街16号
院办:0571-86913866
传真:0571-86910710
邮箱:zjyyc@zjyyc.com
浙ICP备1200817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0号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