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据广东疾控官网消息:广州市监测发现2例猴痘病例,分别为43岁男性和29岁男性。经广东省、广州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及中国疾控中心复核,实验室结果猴痘病毒核酸阳性,结合病例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为猴痘确诊病例。
很多人对猴痘很陌生,猴痘是什么?有哪些临床表现?猴痘是怎样传播的?应该采取哪些防疫措施?一起来了解!
1、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
2、猴痘病毒的传播方式?
猴痘病毒通过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
动物传人:人接触感染动物的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可感染猴痘病毒。
人与人: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猴痘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尚不能排除性传播。2022年发现的多例猴痘病例,在发病前发生过同性性行为,可能主要还是与性行为中的密切接触传播有关,目前尚不能确定是否会经过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传播。
物传人:人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接触也可能感染。
3、猴痘病毒潜伏期?
潜伏期为5-21天,多为6-13天。
4、感染猴痘病毒后的症状?
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多有发热,体温(多在 38.5℃以上),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
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典型皮疹表现为: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皮疹多呈离心性分布,面部和四肢皮疹较躯干更为多见,手心和脚掌均可出现皮疹,皮疹数量从数个到数千个不等;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约0.5-1 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
从发病至结痂脱落约 2~4 周,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脓毒症等。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5、猴痘治疗?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退热、镇痛等对症支持治疗和继发感染并发症的治疗。
6、个人如何预防猴痘?
一是避免和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二是避免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三是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来源: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4号大街16号
院办:0571-86913866
传真:0571-86910710
邮箱:zjyyc@zjyyc.com
浙ICP备1200817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0号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