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走进育英

走进育英

当前位置 :  走进育英 > 走进育英 >

夕阳无限好,余晖献“育英”

 发布时间 : 2021-11-08 11:13:56      点击:

王淑珍
 
  我是上海人,却为东北的教育事业贡献了35载的年华。退休后我想叶落归根,回到生我养我的南方。在“光明日报”上无数个招聘单位中独有“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需要退休教师。这无疑是一个机遇,也像洪院长说的是“缘分”。
  我是2003年来到育英的,其实在一年前,育英领导就诚恳地邀请我来实地考察。于是2002年5月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我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受到了院领导的热情接待。那种亲切的谈吐,务实的作风,行家的风度坚定了我加入育英集团的决心。
  2003年8月下旬来到杭州时,还是暑气逼人,在东北工作生活了35年的我却一时适应不了南方的气候。天气的炎热,水土的变换,工作的变动,我上火了。嗓子说不出话来,身上长满了痱子。第二天,张圣华医师亲自把药给我送来了。我奇怪地问她,“你怎么知道我有病了?”她说是院长让她给我送点药。院领导如此关心群众,我非常感动,因为在我心目中领导都是高高在上得呀。第二天,在陈忠春处长的带领下,几个小伙子把一箱餐具、一台电脑搬到了我所住的五楼。这对我是又一次震撼。我在东北呆了那么多年,也当过先进、优秀,但从来没有受到领导如此的关心,院领导不仅想到了我的工作还想到我的生活。以上两件事情让我感慨万分,我下决心要在育英发挥自己的余热,把自己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贡献给育英学院。
  虽然我在鞍山师范学院英语系教了几十年英语,自以为教高职学生没有问题。但我想错了。高职的特点与本科师范的性质完全不一样。
  高职生也许不要特别深奥的学问,但你必须有特别的耐心。在师范学院我是出了名的严师,不仅上课严肃,不苟言笑,对学生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学生发音不正确,我会让他(她)重复好多遍,直至发音正确为止。可是对高职学生,这样的做法行不通。对他们首先要关爱,要耐心,要先了解他们的心理,只有与他们的距离近了,得到他们的认可,然后才能在教学上得到沟通。因此,我改变了教学方法。讲课时先讲要学的某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实用性,然后循循善诱,在课堂上随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随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课后关心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做到爱中有严。渐渐地学生就开始喜欢我,我们之间成了忘年交。到现在,03、04届毕业的学生,还有自考班的学生和我还有联系,经常在学习上求得帮助,向我借书,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中的困难,过年过节时问候声不断。
  高职的另一个特点是专业性强,实践性强。当我第一次带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班的论文时,我自认为在本科院校带过论文,高职会更简单。因此我把从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带来的论文题目交了上去。什么“论莎士比亚戏剧的特点”;“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背景”等等。后来院领导找我谈话说,我们高职的英语专业的学生不能做那么大的论文,他们只能联系自己的专业特点写一些学习英语的体会等,认为我的论文题目太大了,不适合高职生。当时我还想不通。但是通过对“职业人培养方案”制定的讨论与参与;对 “职业人理念”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自从调到督导组后,全身心地参与到 “高职课怎么上?”和“高职课上什么?”大讨论;亲自与督导组成员制定了“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职业教育能力(课堂)评估表”亲自参与了“讲师教育教学能力评估”;“青年教师教学技能赛”;学院的各项评估工作等,使得我原有的思想彻底改变了。我对学院职业人培养方案的领先思想由衷地欣赏和赞美。也使我在指导青年教师教学中有了可靠的依据。
  育英学院给了我这样一个平台,使我老有所为,还有所锻炼。原来在教学课堂里,面对学生可以侃侃而谈的我,却在大会小会上说话语无伦次面红耳赤。而现在我也能在一些正式场合沉稳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我经常这样说:我在育英五年学到的东西,得到的锻炼,比我在原来学院30年学的还要多。真是活到老,学到老,育英学院是一所大学校。我真心地感谢育英学院非但不嫌弃我们老年人,还恰到好处地让我们发挥专业余热,使得我们感到工作中的充实,忙碌中的快乐。
在育英工作的经历将是我一生中磨灭不掉的美好记忆。
(院督导室)
 
王淑珍,1946年12月出生于上海。1964年考入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968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教育战线教英语。鞍山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2003年8月应聘到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曾担任涉外经贸与事务系副主任。现为院督导兼基础部副主任。
 
版权所有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4号大街16号
院办:0571-86913866 传真:0571-86910710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0号
邮箱:zjyyc@zjyyc.com 浙ICP备12008174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