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走进育英

走进育英

当前位置 :  走进育英 > 走进育英 >

育英学院在一九九八

 发布时间 : 2021-11-05 15:35:42      点击:
洪致平
  我应董事长黄纪云邀请于1997年2月15日从杭州省教科院到温州乐清育英学校当校长。一年后我有幸参与了育英学院筹办的全过程,在我人生的历程中,有了一段最为难忘的经历。
迎接挑战 决策办学
  1998年,一股兴办民办高校的春风在浙江大地上飘拂。3月16日,浙江长征财经进修学院部分领导在民革浙江省委副主委、院长唐锦春带领下从杭州赴温州考察黄纪云先生创办的乐清育英学校和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洽谈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合作办大学事宜。3月28日,长征财经进修学院将《合作办学协议》草案传真到乐清育英学校。董事长委托我修改。《合作办学协议》甲方为长征,乙方为育英教育集团,双方合作在下沙办大学。
  4月4日(周六),我受董事长委托赴杭州,在杭州邀请原省教委副主任丁可也作为顾问和我一起代表董事长与长征洽谈双方合作事项。洽谈在杭州新华路长征财经进修学院会议室进行。为了了解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情况,请教办大学事项,4月6日晚,我去省教委分管副主任黄新茂家。黄主任说,现在正是办民办大学的机遇,省领导、教委领导重视,国家教委前几天刚下文同意浙江省为高教学历文凭考试试点省,试点学校由省教委批。怎么办学,他说可与其他正式院校合作办,也可自己办,但自己办学困难多。
  4月8日(周三)上午9时,我与丁主任按约定一起去长征学院,进行第二次洽谈。长征学院参加洽谈的有常务副院长陈尹潮、副院长胡振方等4人,由陈院长主谈;育英教育集团只是丁主任和我两人,由我主谈。洽谈围绕《合作办学协议》草案的具体事项进行。双方各陈述了自己的意见,在董事会各方名额、董事长、法人代表、院长、院名称等事项上意见不一。长征学院意见主要是:1、董事会名额双方对等,董事长由民革省委另委派;2、院长为法人代表,由长征学院担任;3、体制为长征学院下属的分院,相对独立运行;4、院名称用长征学院名,不可改,长征的红旗不能倒。育英意见主要是:1、合作办学的资金由育英投,董事会组成人员育英应占多数,4:3或3:2,董事长由育英黄纪云先生担任;2、董事长为法人代表,争取独立法人资格;3、校名可双方原校名合成,如育英长征学院,也可另取名,如杭州下沙学院,但不能设置为长征分院。长征学院代表最后强调,所谈办学事项从来就没有两方,只有一方,就是长征学院;我也强调,由长征学院起草的协议,白纸黑字,就有甲方、乙方,否认双方的合作,则缺少诚意。谈至上午11点半,双方谈判进入僵局搁置。当晚5点,我离杭。半夜12点多,返回乐清育英学校。
  4月10日(周五)上午10点,我在乐清育英学校二楼接待室向董事长汇报在杭州与长征学院谈判的详细情况。董事长提出是否还有合作商谈的可能,我随即用手机给长征学院院长唐锦春打电话,再作一次努力。唐出差在上海,我简要向唐院长报告,在董事会组成人员与院长安排上双方的意见,请唐院长从发展的角度,长远的利益考虑合作。唐回答很简单,“黄纪云出资,我们办学,其他合作形式没有余地”。打完电话,我把唐的意见告诉董事长。其实,董事长从接待长征学院考察后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重大决策,董事长问我:“大学我们能不能自己办?”我说,“可以!”董事长说,“那我们就自己办!”说后他拨通了省教委副主任黄新茂的电话,确认国家教委文件已到省,同意浙江省为实施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省,省里马上要组织申报。董事长决定,自己办学,地点就在下沙,把钱江中学校舍买下来自己办大学。当时,董事长提出,他去杭州想办法把钱江中学买下来,要我起草办学的申请报告。4月10日,黄纪云董事长以他温州人特有的魄力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启了育英教育事业从小学、中学,通往大学的航道。
四处奔波 申办学院
  4月12日,董事长赴杭州。4月22日,董事长在杭与业主方兼建筑方浙江港澳公司签约买下下沙钱江高级中学校舍。当时有杭四中、南洋教育集团、国家安全部、长征学院等单位洽谈此事,但由于董事长谈判能力强,他只用了一个星期就谈判成功了,为申办学校创造了基础条件。荒芜了两年的钱江高级中学基建项目,这一半拉子工程终于有了新机,又动工了。开学前,教学楼、宿舍、食堂、300米塑胶田径场全部完工,成为当时14所试点学校办学硬件最好的学校。
  董事长与开发区管委会联系进区办学,但管委会提出育英首先要中学,才能进区办大学。我于4月30日晚赶回杭州,5月1日(周五)下午2点半到丁主任家,请他联系杭二中徐承楠校长洽谈合作办学一事。3点40分,我与丁主任到徐校长家,我们介绍准备在下沙办学的意图,设想与杭二中合作办高中。徐校长说可以谈,商定由我起草协作意向书。第二天,5月2日上午近10点,我拿着《合作办学意向书》草案到徐校长家。经徐校长认可,我马上下楼到附近的打字店打印。11点半,在徐校长家,他代表杭二中,我代表育英,两人签了字。
  为了打开办大学的局面,顺利筹建学校,我找到了在杭州应用工程学院工作的蒋小鸣。她是我在宁夏的同学,在高校工作快20年了,现是副教授,教务处副处长。她工作热情高,能力强,大学业务熟悉,她愿意帮助筹建学校。她还向我推荐了她们学校的教师张立庆。张立庆是一位大学教学专家,工作很负责,很勤快,很投入,大多专业计划、教学文件、管理制度都由他起草。他们俩为奠定育英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5月5日(周二)下午2点半,我陪同黄纪云董事长去位于朝晖的浙江工业大学,先拜访了校长吴添祖,接着与副校长张立彬商谈育英学院作为浙江工业大学分院的合作办学事项。下午5点左右,黄纪云董事长与张立彬副校长代表各方在《合作办学意向书》上签字。离开浙工大,我又陪董事长去了杭州应用工程学院考察,离开学校时,董事长站在学院的大门处对我说,“我们也要办成这样的大学!”
  5月6日(周三)下午2时,我带着与杭州二中签订的《办学协作意向书》和与浙江工业大学签订的《合作办学意向书》与丁可也一起去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先到社发局,工作人员俞世畅听取来意后报告领导。大概等到下午4点,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孙远接见我们。我当时向孙主任报告,陈述了三点:第一,育英在下沙购买原钱江高级中学建设项目筹办大学,已报省教委审批,请管委会予以支持;第二,育英承诺在下沙办高中,并已于杭二中达成合作办学意向,方案已交社发局;第三,育英在温州办学的实力与水平是不错的,可去考察。孙远主任讲了四点意见:一、来开发区办学,无论是什么学校,管委会都是支持欢迎的;第二,从开发区现状来说,当前招商引资需要配套的是高中,与杭二中的协作要有实际内容,开发区管委会是一级政府,如不兑现,总还是有办法的;第三,钱江高级中学这一建设项目不管由谁接都应在7月31日前完工。当时钱江高级中学项目的施工方兼业主方浙江港澳公司总经理李新海与项目经理龙军也在场。5月9日下午我返回乐清学校。
  5月13日(周三)下午我与董事长同车前往杭州,回到家已是半夜一点了。第二天一早,去位于龙翔桥的省教委五楼会议室,参加全省试点学校申报工作会议,有14所学校申报。会议由省教委成人教育办公室主持。省教委副主任黄新茂在会上阐述了国家实行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工作的性质、特点、意义、目的;分析了浙江省实行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他说,经省教委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省试点方案,学历文凭考试是继考教分离的电大、自学考试后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实行国家考试与学校考试相结合的教育考试制度。成教办副主任陈伟光提出目前试点工作的具体要求。让我感到震动的是成教办主任张序炎的讲话,他强调了办学的风险,他说,“你们要想好,办学是你们自己要办,现在退出还来得及,办学是锦上添花,哪一天办不下去了见死不救!。”语句刺耳,危言耸听,但细细一想,这是不可回避的市场经济法则,残酷!不进则亡,见死不救;优者胜,劣者汰。我时时牢记这一严酷法则,不断激励向前进。
  5月15日(周五)上午10点,我把学院申报办学的材料送到省教委成教办,经叶向群副主任和办事员黄宓审核,提出修改章程及提供土地证明等要求。因这些材料要在下午下班前送上,中午我就在杭州国际大厦茶座修改、打印,并与港澳公司联系出具土地证明。下午4点45分,我将申办材料正式送到成教办叶向群、黄宓处。龙军陪我同去,说明土地有关事宜。正式报送的申办材料有:一、申办报告;二、学院章程;三、学院资产证明文件;四、拟任学院负责人名单及资格证明文件;五、学院董事会组成人员名单;六、专业开设说明等。
  5月17日(周日)晚在曙光路百合花饭店301室,董事长与我商定了学院筹建小组名单。董事长为组长,我是副组长,原省教委副主任丁可也为办学顾问,原港澳公司项目经理龙军为基建顾问,成员有金理贞(原安利杭州公司部门经理)、蒋小鸣(杭州应用工程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张立庆(杭州应用工程学院教师)等。
  5月18日(周一)上午,正式成立筹建小组,10点,我与龙军、金理贞等陪同董事长去位于庆春路36号的三瑞大厦,实地察看办公用房。最后确定租用1710、1712两间120平方米为学院筹建工作处。一年租金约为19万元。由金理贞负责办公用房的装饰和办公设备的购置。下午接到丁可也电话,告知我院已过省教委最后一“堂”会审,批准为试点学校,审批这一关总算通过了!
   5月22日(周五)上午8时在省教委自考办会议室召开浙江省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工作会议,我与蒋小呜、张立庆参加。会上,主持会议的成教办主任张序炎兴奋地宣布:今天是浙江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天,一种新型的教育雏型今天开始运转了!接着省教委副主任黄新茂宣读了由省教委主任侯靖方签发的浙江省实行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的14所试点学校名单。当听到“浙江育英文理专修学院”时,我的心热了好一阵。从4月10日到5月22日的42天时间里完成了从决策到申办大学的工作,我们正式跨上了办大学的征途,心情自然是激动的。黄新茂副主任指出,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在民办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但这是一件全新的事,任务艰巨。他强调要办好试点学校,专业至关重要,专业要注意补缺,要面向第三产业。省自考主任葛为民在会上提出设置专业的原则:1、要看需要;2、要有可能;3、要产生效益;4、要能“出口”。自考办通报了初步确定的试点学校第一批15个专业目录。会议要求各校在5月29日前上报专业计划。会上发了省教委两个重要文件:1、《关于我省开展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工作的通知》(浙教成[1998]218号);2、《关于同意浙江职业进修学院等14所学校进行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的批复》(浙教成[1998]222号)。会议后,下午在教工路北面的“肯德基”店里,我与蒋小呜、张立庆又根据上午会议的精神进一步讨论我院申报的专业及计划,正式确定计算机及应用、物业管理、市场营销、现代文秘、装潢美术等5个专业报省教委审批,招生计划为470人。这一计划后来经省教委6月1日的文件得到批准。物业管理还是14所试点学校中唯一由我院设置的专业。这一天晚上,我草拟了学院的组织机构与负责人及主要工作人员岗位设置意见。拟设信息技术系、工商管理系、应用中文系、艺术设计系与公共教学部等4系1部。
  浙江育英学院终于申办成功!从5月21日这一天起成立,从这一天起育英学院进入全面筹备开学工作阶段。
紧锣密鼓 筹备开学
  为了有效筹备开学工作,我向董事长提交了《浙江育英文理学院建院事项》的工作策划书,从报省教委审批之日到开学之时共有八方面60项具体工作。我运用系统控制理论画了一张《浙江育英文理学院开办工作(计划)运行图》(图如下)协调完成36项主要工作。
  办一所学校关键要靠人,人员从何而来,社会上谁都不知道育英学院,信誉度几乎为零,聘请人员难度最大。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学校的首任校长聘任,这是办学的又一项重要条件。董事长让我先物色提出意见。我通过各种关系了解提出三位人选:第一位是浙江大学副校长薛继良,第二位是省委党校副校长,第三位是杭州商学院副院长。三位都是退休教授。董事长首选薛继良教授,并要我先与薛谈。我在蒋小鸣陪同下到浙大求是村薛家中。薛校长65岁,很有气质,戴眼镜,很有学者风度,他曾经担任过浙江大学教务处处长,对大学教学管理很有经验。我向薛介绍了育英学院筹建情况,董事长请他出任首任院长。薛校长说可以考虑,他提出要见董事长。过了两天的晚上,我陪董事长前往薛校长家。薛校长被董事长办学的精神感动,答应到育英学院当院长。我向董事长建议,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省人大副主任、浙江大学教授孙优贤为学院名誉院长。董事长同意,并在我陪同下登门拜访。孙院士欣然接受。
  有了院长,有了名誉院长,5个专业也批下来了,聘任4位系主任又成了新的难题。应用中文系的系主任谁来当?在杭大工作的亲戚向我推荐了刚退休的杭大中文系副主任蔡良骥教授。我前往住在杭大新村的蔡良骥教授家,当面请他出任育英学院应用中文系系主任。后来应用中文系之名顺蔡教授修改名为文秘与现代传播系。中国美院工作的亲戚推荐了刘乙秀教授当艺术设计系主任。记得那是8月初的一天,天气非常炎热,上午11点多,我与他在他家附近的南山路上好不容易找了一家饭馆,在二楼的小包厢里交谈,请他出任艺术设计系系主任。工商管理系系主任也是经朋友推荐,我与浙江财经学院副院长陈家芹见面是在文一路的一家宾馆大堂。他后来也同意出任系主任。信息技术系系主任不好找,还是董事长找到人选了。经他的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朋友推荐,电子工业部第52所副所长、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刘庭华出任。8月28日晚,董事长约他,我们在望湖饭店8楼大厅第一次见面。公共教学部主任由薛院长物色,由浙大德语培训中心主任、懂五国语言的薛菲担任。我被聘任为常务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分管行政、人事、财务、学生、后勤等事项。蒋小鸣被聘任为院长助理,协助院长管理教学工作。院系两级班子,这一届人员的实力最强,8人中4人是教授级,4人是副教授级,当然平均年龄是最高的,8人中6人已退休。薛继良院长因身体健康原因于1999年8月不当院长,后于2003年8月病逝。其间,我与黄爱平受董事长之托两次去他家看望慰问。薛院长带领院系处两级班子虽只有一年时间,但却是创业的第一年,万事开头难,为夯实育英学院发展之基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8月30日(周日)晚上,这又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时刻,在三瑞大厦会议大厅里,董事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宣布了学院第一届班子院与中层干部的聘任名单,并逐个颁发了聘书。除了院领导与系部主任外,金理贞为院办主任,两个月后调离,由高燃接任;张立庆为教学处处长,王近安为副处长,后勤处处长未到任,高育剑为副处长,后为黄爱平。
  从6月到9月初通过各种途径,千方百计请亲戚、朋友、同学推荐,也登报公开招聘,在开学时全院共有教职工46人。其中,黄爱平、王近安与寇玉霞、陈六明与曾阳辉,以及李文艺、李彪是从乐清育英学校调来;叶晓菡、李燕、娄旻璐、李文艺、黎祥君等五人分别为四系一部系的系部秘书兼任课教师;基础部有外语教师蒋鉴鸣、蒋小清,数学教师黎祥君,思政教师俞惠敏,体育教师马福海、陈六明,马福海教授从东北来负责体育设施的筹备工作;独挡一面负责专修教务工作的蒋明明、第一任的会计沈青、第一任的图书馆负责人兼艺术团团长冉为群都是我的宁夏同学;打字文印能手王锴波是我在浙大文印社打印材料时动员来的;周浩当过兵,一来就跟龙军筹办后勤物品,后负责保卫工作,后勤还有彭金国;曹国胜负责计算机房筹建工作;从温州来的也不少,第一任食堂事务长叶道安一家三口都来了,夫人在食堂工作,儿子叶晓峰为小车司机;陈光剑8月中旬就来筹备电视台,负责摄像工作,还有团委书记包登峰、出纳李永强、宿管员潘迎春、小商店负责人朱友娇。寇玉霞负责院办的人事与内勤,在图书馆筹建的有李彪、马丽荣,负责医务室筹建的有张丽萍、李启贤;还有传达室收发员张全成,司机张玉华与刘军。
  龙军与徐恭森两人虽然不在育英学院1998年在册人员名单中,但龙军从1998年5月起直到现在一直负责育英学院的全部基建工程,他也为育英学院的基本建设立下了功劳。徐恭森是从乐清育英学校的装修工程做起,1998年7月又来杭州,先后承接了育英学院计算机房、多功能厅、食堂、行政楼装潢装修等项目。在学院氛围的感染下,他不当老板,2002年初投身到学院之中被聘任为后勤处长,学院所有的装潢、装修工程都经过他的手。
  这就是当时的育英实际,就是这样一批来自各地、各单位的46位人士成为育英学院第一批创业者,在董事长的领导下开辟了育英学院新天地。至今还在育英学院工作的1998年创业者有:黄爱平、陈六明、王近安、寇玉霞、曾阳辉、叶晓菡、娄旻璐、汪志仓、刘军、张玉华、张全成与我共12人。
千方百计 宣传招生
  学院筹备期间最根本的是要有学生。6月1日,省教委下文,同意学院设5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470人。第一次招生,学费定多少,怎么招,这两个重要问题整个六月份都困扰着我。学费低了,学院办亏了要关门;学费高了,无人报,学院也要关门。这是个两难题。在6月16日董事长主持的学院筹建组第一次会议上讨论了学费与住宿费定价问题。大家讨论中有说7000元,也有说8000元、9000元的,多少为好,大家吃不准。董事长问我,收多少?我说“收10000元!”“高了吧!”我分析了为什么收10000元的理由。1997年浙江高校录取率为35%,年底统计杭州市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人均约9000元,一个三口之家总收入为30000元左右,我们的生源定位以中等以上收入家庭为主,一个年收入在40000元左右的家庭,年承担一个子女12000元左右的学习费用是可能的。我又分析了学费的构成成本。董事长犹豫不决,我知道他也为难。我替董事长拍了板,学费收取10000元,装潢美术专业收12000元,住宿费收取2000元。当时学费与住宿费定价上报省教委成教处时,黄宓还问我,学费高了吧,还是拿回去再考虑降一点!我说,我们讨论过了,就报这个数。其实,我有信心,但没有百分百把握。我院的学费在招生简章上向考生、向社会公布了,在14所试点学校中最高。8月16日晚9时,省教委成教处公布学生报名志愿学校情况,填报育英文理专修学院为学生第一志愿学校有557人,超过计划数470人。学费高招不起的担忧终于落下了。当黄宓见到我又说:“我确实为你们担心!”我说,“学费高不一定招不起来,学费低也不一定招得起来。”各校招生的结果也果然如此,有的专修学院学费只收取5000元、6000元也没有完成招生计划。
  在筹备过程中,对我来说是最具挑战性、压力最大的是招生工作。学生是学院生存之源,招生工作成了生命线。招生工作由我负责,但主要靠丁可也、蒋小鸣、张立庆和我组成的核心团队策划并组织实施。省教委6月1日关于分专业招生计划下达后,育英学院的招生工作紧锣密鼓开始了。招生工作的唯一目标就是为完成470名招生计划而努力,再努力!
  首先是参加6月21日(周日)在杭州十四中学举行的普通高校招生宣传活动。宣传工作策划是请广告公司的陈帆负责,金理贞负责印刷、刊登、发布。宣传的招生简章由蒋小鸣主笔起草,我记得是拿给临时住在曙光路百合花饭店的董事长审稿。董事长是学文科的,有很深的文字功底和很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他亲自连夜修改,还念给我听,直到半夜。招生简章上有这样一段话:“育英矗立于开发区——21世纪的希望之城,区域环境得天独厚,学院与近百家国内外大公司毗邻,强烈的现代气息,高尚的社区环境与校园内浓郁的文化氛围息息相通。‘近朱者赤’,莘莘学子置身其间,耳濡目染,不仅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而且会大大激发他们对理想境界的强烈追求。”“育英以‘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为校训,以培养英才为己任。她自诞生之日起,就把目光投入世界经济大舞台,为21世纪中国培养品质优秀,才能卓越,敢于挑战,善于竞争,务实创新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即使现在读起来仍然具有鼓动性,具有感染力。陈帆在大开竖排的招生宣传简章上,中间位置设计了上下两支醒目的钢笔,并在中间横印上“与众不同的学院,造就与众不同的人才”的广告语,很有特色。6月21日我和蒋小鸣、张立庆等抱着还散发出油墨清香的招生宣传广告直奔杭州十四中体育馆。那天虽然是普通高考招生宣传,但我们为了早日扩大影响,争取生源,也挤进去设了宣传台,从上午8点一直忙到下午4点。后来,我们又设计编印了折叠式的招生简章与答学生及家长12问,就考生关心的如学院性质、培养目标、办学特色、教学设施、收费标准、专业特点、考试规定、招生条件与报名办法等等都作了详细解答。
  接着是招生宣传的组织工作。在全省哪几个地区设招生点,谁去招生点招生,如何开展招生宣传工作等等我们一一进行研究。学院招生办事处设在三瑞大厦1710室。从六月下旬到七月上旬主要是张贴招生简章、报纸上刊登招生广告。当时缺人手,除了金理贞等人外,我把女儿也叫来帮忙,她又把大学的同学找来帮忙,到市区中学去张贴和发放招生宣传资料。下面地区的如温岭由黄爱平负责张贴,金华由吴祝华负责,乐清育英学校的项耀、项桂云负责到乐清、永嘉、温州的瓯海、龙湾等地中学张贴招生简章,分发宣传资料。7月10日开始在杭州三瑞大厦招生办事处接受考生及家长咨询,符合条件的考生可报名,确定者可现场缴学费。7月24日之后我们在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临海、衢州等地设立招生咨询报名处,负责招生宣传、咨询、报名工作。学费委托下沙工商银行负责派人,并利用其在各地的网络代收。当时在杭州及下面地市招生处负责咨询的工作人员大多是我的朋友,如杭州咨询的林捷星、黄正中、陈忆波、魏之环、何关仙、曾平,湖州的金承森、邵庆春,衢州的徐志椿、罗支国等,大多是中学的高级教师,能说会道,很受考生及家长欢迎。七月下旬后加入育英的如娄旻璐、李燕、叶晓菡、蒋明明、寇玉霞、王近安等也都参加招生宣传、咨询、报名工作。最热闹、繁忙的要数三瑞大厦办事处了,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考生与家长络绎不绝,咨询电话铃声不断。每天晚上6点到8点,各地招生处向杭州三瑞办事处报告当天报名人数,缴费人数,由我负责汇总,丁可也顾问负责分析,共同商量对策,天天如此,直到8月13日。
  8月14日至16日省教委组织录取工作,全省报名总人数为4100多人,录取了3400人。我院招生报名人数第一志愿为557人,计划470人,录取469人,有1人因审核查出系在校生未批。新生来自全省11个市地59个县市区,其中,杭州117人,宁波48人,温州89人,嘉兴13人,湖州5人,绍兴21人,金华44人,台州8人,衢州5人,丽水6人,舟山3人,外省2人。录取学生中,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专业139人,市场营销专业80人,物业管理专业100人,文秘专业80人,装潢美术70人。当我把录取469人的消息用电话报告董事长时,他说,“很好!我们终于招起来了!”接着他说,“要庆功,要庆祝胜利!”于是董事长在杭州最好的饭店楼外楼设宴慰问所有参加招生工作的人员。这一夜,董事长沉醉在兴奋之中,这一切来自不易,这一夜大家都是不眠之夜。
  紧接着是寄发新生录取通知书、缴费注册通知。经报省教委、省财政厅、省物价局核准备案,我院收费标准为,学年学费10000元,装潢美术专业学费12000元(含教材、讲义、平安保险、住院医疗保险、体检等费用);住宿费2000元(含主要生活用品和公寓管理费)。学院承诺,除上述费用外,不再增收其他费用,而且学生在校三年,收费标准不变。为了进一步与新生及家长沟通,由蒋小鸣执笔起草了富有激情的《致首届新生的欢迎词》,同时寄发给每一位新生。欢迎词摘录如下:
亲爱的新生:
  当您接到这份录取通知单时,您已属于育英学院大家庭中的一员,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生了。此时此刻,您是否意识到:经过又一次选择,您终于战胜了压力,自豪地站在了人生道路中新的起跑线上。
  育英学院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为校训,以培养21世纪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已任。在这所新型的校园里,您既能接受规范的高等教育,又能受到具有育英特色的强化训练,还能与现代工业园区的氛围息息相通。您将在严格的科学管理中,充分开发自身潜能,发展个性,塑造具有完美人格的自我。
  只要您自信、自立、自强不息,育英就会成为您跨入21世纪现代社会的阶梯。到2001年,首批具有务实创新精神,学有所用、学有所为的育英学子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们真诚地欢迎您就读育英学院,让我们育英人为创建一流的民办大学携手奋进!
浙江育英文理专修学院   
1998年8月16日    
  9月6日(周日)晚7点20分,学院在三瑞大厦召开了迎新工作动员会。迎新工作分为五个组,接待由金理贞负责(娄旻璐负责礼仪队);报到缴费由张立庆与王近安负责;宣传由金理贞等负责;环境由高育剑负责;后勤保障由黄爱平负责。我和蒋小鸣总负责。薛院长要求大家,同心协力,同舟共济,文明礼貌,圆满完成工作。
  9月13日,董事长忙碌了一个通宵,迎来了第一缕初升的阳光,迎来了第一位前来报到上学的新生。这一天是育英人盛大的节日。在原倒闭了的荒芜两年的钱江私立高级中学的64亩校园里,彩旗招展,喇叭声响,人气旺盛,361名新生报到注册了,上千人在校园里流动,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所崭新的民办高校红红火火开学了!站在我边上的港澳公司副总经理不无感叹地说,“当初如果我们再熬一熬,坚持下来,今天就是我们的!”工商银行下沙分行营业部徐经理深有感触,对我说,“育英了不起,事在人为!”“事在人为”这就是育英人的本质!
  十年过去了,但育英在1998年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十年过去了,我为之工作奋斗了十年,育英学院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感到自豪,这十年中,我在人生职业的最后历程中是在育英学院实现了我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统一与升华!我要十分感谢黄纪云董事长给我提供的发展平台,给予我大力的支持!我要感谢从1998年9月---2008年8月历届院领导班子中的每一位同事:薛继良、夏越炯、蒋小鸣、陈新锜、张森、钟华鑫、陈育旺、张艺、黄爱平、姚中、陈六明、周治斌、姚钟华等!我要感谢十年来给予我谅解、支持、关爱,同舟共济的育英学院的创业者们、育英学院全院的教职员工,还有亲爱的同学们!
  十年过去了,祝愿育英再一个十年更辉煌,向百年育英远航!
(完稿于2008年12月7日凌晨3时)
                                        (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版权所有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4号大街16号
院办:0571-86913866 传真:0571-86910710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0号
邮箱:zjyyc@zjyyc.com 浙ICP备12008174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