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带来了种种考验和挑战,但是我们依旧砥砺前行。我们变成了“主播”、“线上医生”、“信号跟踪员”、“网络段子手”……角色有多少,我们的牵挂就有多少。微信通话声,钉钉讲课声,腾讯会议声,声声入耳;上课点名事,作业批改事,网课信号事,事事关心。
这世上除了父母,老师是孩子最大的转机。总书记曾经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了解爱上工作,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教育需要坚守,需要能坐下板凳,耐得住寂寞和清贫,只有将“教师” 这个职业看做是自己的“诗和远方”,才能无怨无悔。
立足于眼前,我们的思政工作还是要始终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坚持“关爱、引导、转化、激活”的育人工作方针,加强工作转变弱势,扩大亮点做强优势,确实履行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一是不忘初心。我们走着走着,已经忘记当初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份职业。而事实是,教育需要一种情怀,教育从不简单。教学是无法量化产出或自动化的,优秀的老师是优质教育的必需品。职业教育不能等同于技术教育,不乱于心,方能不畏将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二是敬畏讲台。我们教着教着,把教书当做一种习惯,一个养家糊口的饭碗。面对不是很上进的我们的学生,我们不能没有激情;面对生评教的压力,我们不能放松尺度;面对职称晋升的现实,我们不能守不住底线。有评论家说:“教师,非领域专家也。他并非在教授一门课,而是在分享他的人生。他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教学就是一种艺术。”三尺讲台,一尺微命,注定了一生的奉献和付出。三是与时俱进。工作几年后我们自以为理论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上课信手拈来。却不知你的理所当然成为了学生的不以为然。生硬的知识讲解只要手机百度,一清二楚,人脑硬生生败给了电脑。世界一直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动本身,只有每天进步,才能跟上时代。四是育人育心。修行、修心、修身、修炼,后渡人渡己。我们的孩子,对于未来的迷茫、未知,经济上能给与帮助的是家长,心灵上能给与帮助引导的不就是身为老师的我们吗?五是青春芳华。当我们沉浸在80后的传奇时,其实满世界已经开始讨论95后、00后的各种话题;当我们还在黑板奋笔直书时,翻转课堂、微视频、工作室、直播间已如雨后春笋。青春,不是人生的一个时期,而是一种心态。我们讨论时就有老师说,代沟不在于没有共同语言,而在于你的姿态和位置,你愿意主动走进学生、换位思考、接收新鲜事物,就无代沟而言,尊重源于发自内心的平等对话。
我愿意做一名心里有火、眼里有光、不忘初心、乘风破浪的教师,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将教育事业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自己崇高的使命,一定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民航交通分院 赵瑞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