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3月24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的主题是:“携手抗疫防痨,守护健康呼吸”。
在当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的情况下,大家也别忘记,另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也是当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防治工作时不我待!
结核病是什么?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常见的慢性传染病。除了头发和指甲外,身体任何其他部位,如淋巴结、骨骼、关节、皮肤等都可以被结核分枝杆菌侵犯,但最常侵犯的部位是肺部,称为肺结核。 肺结核有哪些症状?
1. 全身症状如发热、夜间出汗、体重减轻、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失眠、月经不调甚至闭经等。
2. 咳嗽咳痰
肺结核患者咳嗽主要是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若肺部有病菌感染痰液为黄色脓痰。咳嗽两周及以上,痰中带血,要高度怀疑有无肺结核可能。
3. 咯血
咯血是指气管、支气管及肺实质出血,血液经咳嗽由口腔咳出的一种症状。肺结核患者咯血量一般较少,为痰中带血。
4. 胸痛
多为持续性、位置比较固定的疼痛,疼痛时像肺部有针刺一样,并且胸痛会随着咳嗽、呼吸加重。
5. 呼吸困难
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费力,体力活动后更加明显。
结核菌是怎么传播的?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染其他人。喷出的飞沫中含有大量的结核菌,大的飞沫颗粒很快落到地面,小的飞沫核就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有可能受到感染。 易感人群
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不一定发生结核病。发病主要与感染结核菌的数量和毒力的大小以及身体抵抗力的高低有关,若结核菌毒力强而身体抵抗力又低则容易发生结核病,像艾滋病毒感染者、糖尿病病人、尘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人体初次受到结核菌感染后,通常绝大多数人没有任何症状,也不发病,潜伏期不具有传染性。但当少数感染结核菌的人出现抵抗力降低时,可在一生中任何时候发生结核病,受感染的人群发生结核病的概率大约为5%-10%。
肺结核的危害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对您个人而言会造成肺的损伤,影响您的工作、生活,严重的甚至会危及您的生命;同时还有可能会传染您的亲人和朋友。如果得了肺结核没有按疗程完成正规治疗,极有可能转化为难治的耐药结核。肺结核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影响人体健康,而且影响生活、工作,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还有可能传染给身边的人。所以,一旦患有结核病,一定要早治疗。
流感、肺结核、新冠肺炎分辨小tips(提示):
1.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对这三种疾病,完全可以通过流行病学史以及临床检查做出明确的鉴别诊断。(所以,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的症状,还是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清楚到底是什么疾病以后再来对症治疗哦~)
2.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中,流感是最常见的,而且流感的一些症状和新冠肺炎非常相似,比如发热、乏力、咳嗽等。但流感一般起病比较急,发热主要是高热,在一两天内体温有可能上升到39摄氏度以上。
3.相较于新冠肺炎,流感的畏寒、头疼、全身肌肉酸痛症状比较明显,但呼吸道症状不是很明显。此外,流感一般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全身症状也会好转。
4.肺结核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从症状来看,肺结核比较常见的是咳嗽、咳痰、低热、盗汗、乏力等,一般情况下,常有午后出现低热,早期不会出现中高度发热症状。肺结核症状中的咳嗽、咳痰会持续两周以上,也可能会有痰中带血或咳血的情况,出现以上的症状,一定要去结核病的专科医院及时就诊。
我们该如何预防结核病?
1.生活有规律避免长期过劳和精神紧张,饮食均衡,适当进行锻炼,增强抵抗力。
2.预防与结核病有关的相关疾病
很多的疾病预防准备是很重要的,如糖尿病,可使结核病发生机会增加4倍。又如艾滋病,可使结核病发生机会增加30倍。其他如矽肺、胃肠道疾病、肿瘤、器官移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3.防止结核菌传播
1)减少结核菌播散:加强健康教育,使大家懂得结核病的危害和传染方式),养成人人不随地吐痰的卫生习惯;结核病患者的痰应进行焚烧或药物消毒处理;病人在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嘴或戴口罩,不要近距离面对他人大声说话;病人所用物品应经常消毒和清洗。
2)减少环境中结核菌的浓度。结核菌容易在通风不良的较密闭环境中传播。因此要养成定时开窗通风的习惯,尽量让日光进入室内。
3)注意隔离,减少接触传染源。隔离排菌肺结核病人,尤其不要到拥挤的人与人接触频繁的场所活动或工作。家庭成员中的病人,除积极治疗和经常通风换气外,最好单独住一室,无条件者也要分床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