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基本信息

当前位置 :  信息公开 > 基本信息 >

关于印发学院2019—2020学年 党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 : 2020-06-04 11:09:50      点击:
各分院、部,各处、室、馆;各党总支部、直属党支部,党委各部办;工会、团委:

学院《2019—2020学年党政工作要点》已经院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学院《2019—2020学年党政工作要点》是为适应学院由年度考核改为学年考核制定的学年工作计划,其中规定的每项工作任务,均应在各单位、各部门的学年工作计划中得到有效落实。院办据此做好任务分解,各部门和各分院、部做好学年工作计划;各党总支部、直属党支部和党委各部办,结合要点中的党建工作任务,做好学年工作计划。

中共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2019年9月18日

抄送:学院董事会、董事长,学院领导。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办公室            2019年9月18日印发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2019—2020学年党政工作要点

 

一、工作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国家、省市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牢牢把握市场竞争规律和高职教育规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深化院、分院两级管理改革,优化专业结构,改造专业建设思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立足育英实际,实施创新发展、优势发展与特色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品牌育英,进一步扩大学院社会影响力,推进学院更好更快发展。

    二、工作基础目标

(一)学院考核基础目标

1.招生计划2600人(以省教育厅下达计划为准)。在校生人数7000人(据实核准),稳定率99%。(学生处负责,分解到各分院)

2.毕业生顶岗实习在岗率100%。(教务处负责,分解到各分院)

3.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明显提高,合作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400人,订单培养(学院认定)学生总人数350人, 合作企业当年接受毕业生就业数400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1本以上/分院。校外实训基地紧密型合作企业3个/专业,紧密型+非紧密型产学合作企业数5个/专业(教务处负责,分解到各分院,专业招生年度为1个班级可减半计算)。

4.各分院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抽查(督导科研处组织专家抽查)分数75分以上人数达80%。(教务处负责,督导与科研处抽检,分解到各分院)

5.院内考试课程一次性通过率:专业核心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优势课程)平均合格率不低于92%;其它课程平均合格率不低于90%。(教务处负责,分解到各分院、部)

6.国家考试(测试)通过率:计算机等级考试92%,英语等级考试高职B级英语能力78%,英语三级考试应用英语专业72%,非英语专业(空中乘务、国际贸易、直升机驾驶技术)A级或三级50%,体测达标率90%。(教务处负责,分解到各分院、部)

7.院外科研立项课题30项;学院教师在学院学报发表科研论文50篇,在院外刊物发表科研论文120篇,其中核心刊物发表文章数量有提高。(督导与科研处负责,按教师聘任职称,分解到各分院、部)

8.班集体建设优秀率15%,良好率30%,合格率100%;学生到课率95%(含正常请假),按时住宿率>99.5%。(学生处负责,分解到各分院)

9.新增图书2万册,借阅流通量生均8册,学生入馆阅读15000人次。(图书档案馆负责,分解到各分院)

10.国际合作持续推进,继续做好老挝班招生、教学工作,招生15—20人,稳定率95%。(外事办负责,分解到各分院、部)

11.外网栏目信息每月有更新,5月30日前在微信平台完成所有招生专业的招生信息推送工作;在地市级以上报刊或权威网络媒体公开发表稿件平均每月1-2篇,照片2-3幅(按10个月计),全年发表文章累计20篇2万字以上,照片30幅以上。(宣传信息处负责,分解到各分院部及主要处室1篇文章或1幅照片)

12.校产完好率96%,教学设备使用率100%。(后勤处负责完好率,教务处负责使用率,分解到各分院)

13.规范用电率和重要部位安全率99.5%,重大安全事故(校园平安一票否决事故)发生率为零。(保卫处负责,分解到各分院、部及各处室)

(二)学院考核核心指

1.高考投档线高于省控线,报到率92%(招生与就业处负责,分解到各分院)。

2.毕业生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达到80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0分(教务处负责,分解到各分院部);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7%以上,2019届毕业生一年以后就业率96.5%,创业率7.5%,专业就业相关度50%以上。2019届毕业生一年后就业率、创业率、专业就业相关度以省评估院数据为准,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以学院招就处数据为准。(招生与就业处负责,分解到各分院)

3.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指标:为社会提供培训的专业平均达2000人/天;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到款额的专业平均值达11.5万元,社会服务、社会培训经费收入1800万元(含继续教育学历培训收入)。(继续教育分院负责,分解到各分院、部)

4.兼职教师教授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达13%。(教务处负责,分解到各分院、部)

5.专任教师生师比26:1,总体生师比16:1以内;双师素质教师70%;教职工国内其他培训 100人次,国培省培和企业挂职锻炼另行分配。(人事处负责)

6.学生境外交流学习人数(次)0.2%。(外事办负责,分解到各分院)

 三、工作主要任务

1.面向未来,创新发展。办学20多年来,面对“民办”和“高职”两大挑战,学院坚持从实际出发,改革创新,探索适应育英实际的改革发展之路,实现学院持续、和谐发展。

目前,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为推进高职教育新一轮高水平高质量建设与发展,国家连续出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和《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文件。与此同时,民办高职教育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站在新起点,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学院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这样一个“不确定与确定并存”的新时代,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发展方位?如何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建立自信,超越自我,明确新目标,实现新发展?

发展需要我们创新思维,必须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开放的思维,探索育英学院改革发展之路。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勇于探索和试验,创新人才培养体制、管理体制,以专业建设、人才建设为核心,转变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将发展作为谋划未来的重要抓手,树立市场理念,按市场法则经营好、管理好学院,使学院在激烈的职业教育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发展需要我们明确思路,必须走特色发展、优势发展、品牌发展之路。特色发展、优势发展是战术,品牌发展是战略。二十年育英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并产生一定效应。实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以来,连续3年顺利完成招生任务就是其中最主要反映。但我们还缺乏品牌规划,品牌整合度不高,品牌经营意识不强,品牌影响力还不大。因此,我们要把品牌建设提升到学院层面,作为学院发展的重要战略,实现从规范办学到特色、优势发展办学再到品牌发展飞跃。

2.深化院、分院两级管理改革。学院办学的主体在分院,办学的重心在专业,办学的关键在教师。要建立和健全学院内部治理体系,进一步激活民办院校办学体制机制优势,发挥学院、分院(部)办学两级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按照责权明晰、重心下移、目标考核、过程监督原则,进一步深化院、分院两级管理改革。一是要认真总结实施院、分院两级管理改革以来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探索解决之策。二是要进一步简政放权,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分院(部)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学生管理、人才引进、绩效分配等方面的决策权,实行分院院长责任制,使分院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主体。三是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院、分院(部)学年考核指标。四是10月份修订学院《教师工作业绩考核指导性实施办法(试行)》,11月份分院(部)依此制定《教师工作业绩考核实施细则》,并确定考核等级标准。(由人事处负责)

3.进一步优化专业(群)结构。专业是学院与社会的结合点、学院发展的支撑点、学院内涵建设的着力点。专业建设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我们仍然要坚持以专业群带动专业建设的思路。一是要深入调查研究浙江省、杭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情况,整合资源、优化专业(群)结构与布局,11月前出台《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实施办法》。二是要重点建设好杭州市属高校新型专业(群)—航空服务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群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并继续推进国家十三·五骨干专业、“十三·五”期间省优势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两个专业建设。三是建设好新专业,明确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建设目标、思路与举措,召开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专题会议。四是对“十三·五”期间省、市、院立项三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和培育专业的建设情况进行终期检查。五是推进浙江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电子商务和直升机驾驶技术专业的试点,并进行年度检查。(教务处负责)

4.优化课程设置与内容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是专业建设的实质性内容。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时安排、实践环节、毕业要求和书证融通等方面修订2019级各专业“职业人”培养方案和制定2020级各专业“职业人”培养方案。要推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对省级、院级精品在线课程建设项目进行年度检查,同时配合省厅完成省级精品在线课程第二批、第三批的认定,积极申报第四批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力争在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建设项目上有所突破。(教务处负责)

5.加强工学结合的教材建设。目前,学院课程建设的薄弱点是教材建设,要以专业核心课程和省精品在线课程为重点,组织人员与企业、行业共同编写体现工学结合特征的教材至少5本,并做好省普通高校“新形态”教材立项申报工作。同时加强教材选用审查,杜绝教材选用的随意性。(教务处负责)

6.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教风建设,提高教学能力,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心。一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明确教师是课堂教学第一责任人。二是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11月份,开展第三届“育英优质课堂”创建活动。三是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引入多元化、全程化、实时性的评价反馈机制。教育教学督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0节,重点听新教师、教学能力比较薄弱教师的课,各专业核心课程,并及时交流、反馈与指导。四是加强领导听课制度,院长、分管教学院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分院院长、分管教学院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五是开展第八届“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第一、二、四项教务处负责,第三项督导与科研处负责,第五项工会牵头,教务处、学生处、团委配合)。

7.积极推进教科研。坚持教科研为教学改革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教师职业发展服务,教学、科研并举,增强科研意识,加强科研的培训与辅导。鼓励和支持申报各类科研课题(督导科研处负责),重点支持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教学研究,鼓励教师主编或参编高职教材。做好省教育成果奖申报准备工作,力争2020年省教学成果奖有突破(教务处负责)。

8.继续推进产教融合。认真落实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专业(群)建设的实施意见》,努力在融专业、融课程、融资源、融育人上下功夫。一是要加强校企合作组织保障,完善体制机制。成立由学院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分院院长组成的“产教融合推进专业(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二是要对接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全面推进 “1+1+1+N”计划,即在专业集群的重点专业中完成一个专业对应一个行业,结合一家品牌企业,建立一个“企业+学院”,并与企业合作育人开展N 个项目。三是探索校企双方协同育人,创新培养模式。学院与校企双方开展协同育人,创设特色班、拔尖班、创意班、创新班、英才班等培养形式。四是探索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优化资源配置,培育2-3个产教深度融合的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开展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学科竞赛、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五是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助力经济发展,建设3-5个重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开展技术服务、成果项目转化。六是深化和扩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省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市级特色专业和院重点专业至少要建立考察型、参与型和就业型等校外紧密型实习实训基地8-10个,其他专业至少4-6个。七是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实习学生必须与实习企业、学院签订三方实习协议。七是继续将实践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的“三导师”制落实到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加强对顶岗实习、就业指导和毕业生教育的统筹协调,5月份举办百家企业进校园实习实训就业招聘会。(教务处负责)

9.提高竞训水平参与职业技能与科技竞赛是重要的教学活动, 竞赛成绩反映学院教育教学的综合实力,也是形成学院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因素。要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训、教训赛结合”的思路,坚持普及提高与重点选拔相结合、学生训练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提升学院职业技能与科技竞赛成绩和影响。要认真总结信息技术分院在程序设计等竞赛的经验,借鉴体育竞赛举措,针对全国和省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和比赛规程,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校外各项大学生职业技能与科技竞赛活动。 10月份成立各专业竞赛指导教师团队,修订和完善《专业与技能竞赛管理与奖励办法》,健全竞赛奖励的激励机制,做好竞赛选手的选拔、训练与指导,加强指导教师外出考察、观摩和学习交流与培训,力争在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等举办的有影响力的全国或省级职业技能与科技竞赛活动上实现更大突破。(教务处负责)

10.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探索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探索1+X证书制度下证书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的方式方法,1月前制定《学分认定和转换具体实施细则》。(教务处负责)

11.加强教师队伍(辅导员)建设。调整学院人才与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和“人才强院”的理念,不唯学历、不唯职称,重品德、能力、态度、业绩,建立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任用机制和人力资源竞争机制。

要从师德、素养、能力、结构、职称等多方面加强专任教师、(班主任)、干部和职工以及校外兼职教师等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学院“双师素质”教师和“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规定》,加强以“双师型”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建设。今年要做8件事:第一,坚持“内培和外引相结合,重在内培”的思路,校内与校外(国外)培训相结合,加强分类分层校本培训力度;继续落实学院关于教师素质提升系列政策文件,改善教师结构,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第二,加大引进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行业能手作为专业兼职教师的力度,平均每专业企业兼职教师不得少于4人;继续开展从行业(企业)聘请特聘教授、特聘副教授和特聘讲师工作,积极引进有海外学习或有海外工作经历的人才,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第三,修订《关于专任教师到实训基地挂职锻炼的暂行规定》,每个分院至少与企业共同建立1个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承担专业课的专任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第四,继续完善实施优秀青年教师访问学者、访问工程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制度。第五,进一步加大专业带头人、专业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引进和培养力度,实行专业带头人申报评审制,实施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研室主任专业建设负责制,重点建设专业逐步实行由学院专家与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双带头人制度,建立专业带头人考核与奖励机制,优化和整合教学团队。第六,是认真总结2014年以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经验,完成2019年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并结合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制定《2020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第七,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落实学院《关于加强辅导员(班主任)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定》,坚持辅导员导师制,加强对班主任(辅导员)、教学秘书、学工秘书与实践秘书工作的指导、培养与使用,评选学年优秀德育教研活动。(人事处负责,教务处、学生处配合)第八,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学院《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师德师风宣传和师德师风考核,注重师德师风激励,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推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人事处牵头,教务处、宣传信息处配合)

12.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一是紧紧围绕培养合格职业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关爱、引导、转化、激活”的育人工作方针,以创建优良班级、文明寝室为抓手,以道德行为规范、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健康教育等为着力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职业人培养的全过程(学生处负责);二是对学院“五项基本情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判,适时把握学生需求变化和行为动态(学生处负责)。三是对照国家《普通高等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标准》和省厅《“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找出差距,制定学院“三全育人”方案(院长办公室负责,各处室配合)。四是落实学院《人文素养教育指导纲要》,优化人文艺术与社会类课程体系,继续开展“育英人文大讲堂”,每年举办6—8次,加强对体育、艺术课程的教学(教务处负责)。五是深入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深化健康教育,提高教育水平,开展好卫生健康知识与救护技能竞赛等,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做强学院“卫生健康教育”品牌(后勤处负责)。五是做好校友工作,组织好校友论坛,筹备召开第一届校友大会。(学生处负责)

13.把重点关注学生的帮扶落到实处。对于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困惑、行为困惑等学生进行重点帮扶,在认真开展调查和摸排的基础上,党政干部、党员教师带头,全体教师参与,实施精准“一对一”关爱帮扶。重点加强心理困惑学生的帮扶,加强心理辅导,提高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水平。(学生处负责)

14.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建设“美丽校园”,深化学院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社团文化、走廊文化等建设,多形式、多角度展示学院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学生风采和教师的追求。班级文化要体现专业与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的特点;寝室文化要与推进大学生文明寝室创建活动相结合;社团文化重点建设省市院三级精品社团,强化社团指导教师指导力度,提高社团建设质量;走廊文化要根据专业特点设计,反映专业特色。学年第一学期开展以社团活动、寝室文化建设为主体的第十五届社团文化月和第六届公寓文化节活动,不断提升社团活动水平和寝室文明程度。学年第二学期开展基于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为主体的第二十届科技文化艺术节。继续开展大一新生“走进育英”系列活动;开展以“三下乡”为重点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认真做好与建德市“农村文化礼堂”共建工作(学生处、团委负责)。举办第二十一届综合运动会(体艺部负责);开展校园读书活动,丰富校园读书内容,营造良好的读书文化(图书档案馆负责)。

15.推进“精准招生”与优质就业。招生就业事关校运,是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认真总结2019年招生与就业工作,撰写《2019年招生工作情况分析报告》和《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研究2020年招生与就业形势,确定具体招生专业与招生人数,确定就业工作目标。

实施“精准招生”。继续与16个责任地区签订招生工作责任书,同时实施划片招生+专业融合招生方式改革,实施“精准招生”方式改革,即精准融入专业招生、精准对接生源基地、精准服务高考生源、精准选好招生队伍、精准开展招生宣传、精准实施招生工作奖励。(招生与就业处负责)  

认真总结2019年空中乘务、酒店管理和人物形象设计等专业提前招生工作经验,优化提前招生专业结构,进一步完善提前招生方案及实施细则,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实现提前招生无投诉、无差错、无事故。(招生与就业处负责)

优化与中职学校合作的区域和专业布点,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对中高职衔接工作的一体化研究、组织、管理,加强制度与机制建设,深化课程建设、教学工作、学生工作、招生工作等方面的衔接,11月份举办第12届中高职衔接教育研讨会。要加强与中职学校领导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联系、交流、互访。(教务处牵头,招生与就业处配合)  

推进优质就业。一是加强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培训和进修机制,加强就业指导教师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分析研究、社会职业变动趋势分析研究、人才市场供求状况分析研究、学生差异化需求分析研究、求职技巧研究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二是统筹规划,建立全程就业指导理念。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各年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系统规划: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了解专业和职业的关系,对学生进行学涯和职业规划指导;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职业兴趣,培养职业能力,初步定位职业发展方向;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和择业观,了解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三是加强平台建设,建立课程平台、就业指导咨询平台、校园文化平台、实践平台、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等,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就业指导服务,特别要加强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帮扶。四是跟踪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与指导,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数据库,做好毕业生就业变动信息数据的跟踪调查,并对就业工作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专业对口率和就业稳定率,提升学生对学院就业求职服务的满意度。(招生与就业处牵头、教务处配合)

鼓励自主创业。加强创业指导,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聘请有经验的校外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创业、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鼓励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拓展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提高创业率;创新创业与专业建设融合发展,推进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创业学院负责);组织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大赛(招生与就业处、团委负责)、“挑战杯”竞赛、“新苗人才计划立项”(团委负责)等;收集和整理毕业生的创业事迹材料,发挥宣传引导作用。(招生与就业处负责)。

16.建设优良团队,提升行政工作水平。是落实“好管理好团队”建设工作,将“好管理好团队”建设要求纳入到行政工作检查中,依靠检查持续推进建设工作。二是结合省教育厅推进“最多跑一次”管理改革,从学院实际出发,分阶段推进各项工作,整体提升学院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学生、服务教职工质量。第一学期,要在全面梳理各部门办事事项的基础上,优化各事项的办理流程,形成学院“办事指南”,同时推进网上办理工作三是加强工作规范化建设,推进行政处室各项工作的标准建设。四是进一步提升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行政管理水平,搭建公共管理平台,提升数据共享水平,提升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决策能力五是认真梳理学院20年来办学理念、经验、特色、亮点,进行分类整理和系统提炼,为做好传承提供基础。(前三项院办负责,第四、五项宣传信息处负责,各部门协办)

17.加强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强宣传意识、选好宣传题材、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报纸、广播、视频、电子屏、简报等各类媒体开展宣传,扩大学院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院内宣传主要工作:利用学院、分院(部)的文化墙、文化走廊等场所,充分展示学院办学理念、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办学成果与特色、优秀毕业生、荣誉榜、校企合作文化等内容;坚持院报(月报)每年出版9期(不含招生专刊);利用校史馆弘扬校园文化,发挥校史教育、启示和激励功能,撰写校史馆宣讲稿,培训6—8名宣讲人员。

院外宣传主要工作:注重总结学院“职业人”培养、专业(群)建设、科技与体育竞赛、学生管理、党建等方面办学经验和成果,力争在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杭州日报、浙江教育报、钱江晚报等主流媒体和中新网、浙江教育在线等网络媒体宣传上有突破,全年外宣不少于20篇;围绕专业(群)建设情况,制作完成所有专业(群)宣传画册与宣传视频,3月底前完成学院外网站升级改版;充实并完善学院外网站栏目和内容,实施外网站建设责任制,及时更新外网站栏内容;制作学院宣传视频、编印学院宣传画册。(宣传信息处牵头,各分院、处室配合)

18.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三项工程”,主要是:网络信息安全提升工程,购置必要的网络攻击防护设备、病毒防火墙设备、web应用防火墙设备、日志服务器、VPN设备等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多媒体教室云桌面建设工程;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建设网上办事大厅,打造一卡通信息化平台。(宣传信息处牵头,各部门配合)

19.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推进教育国际化,以引进和吸收国外(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导向,加强统筹规划,按照“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布点”与“优化”相结合、数量与质量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对外访学、交流、培训、进修和合作,推进学院教育国际化进程。深化与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有关院校的合作,拓展与英国开展中外合作项目;开展学生出国(境)留学,专升本、本硕连读、游学、实习、国内交换生等项目;继续招收老挝留学生,加强对老挝留学生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和安全教育等,推进中国·老挝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加强涉外活动的报备与管理,学院涉外活动由外事办统一归口管理。(外事办公室负责,教务处、学生处配合)

20.推进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一是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围绕现代服务业、时尚健康等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二是按照“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两翼并重发展思路,紧密围绕学院5大专业群对应行业、产业开展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的职业培训。三是继续开展对退役士兵、监狱服刑人员、新型职业农民、下岗职工、社区居民等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四是拓展无人机驾驶技术的培训。五是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工作,实施成人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六是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包与成教课程学分互认,实现成教、网教、自考招生工作协调发展。七是力争2020年学院社会教育培训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继续教育分院负责)

21.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一是美化校园环境,主要包括楼宇的外立面装饰、部分公共场所改造装修和校园内绿化的改善等。二是改善办学条件,根据新型专业(群)建设需要,开展实训室建设和其他专业实训室改造。(后勤处负责)三是进一步加快学院信息化建设进程,分阶段推进学院信息化基础平台和管理平台建设,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和质量保障,为行政管理改革提供抓手。四是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投入,确保学院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稳定(宣传信息处负责)。

22.加强财务与校产管理。进一步健全学院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学院经费的预决算制度和报销审批制度,实行经费运行月分析制度,保证经费运行的安全,提高经费使用的计划性与有效性。加强二级分院、部经费使用、管理和监控,实施经费使用审计制度。对省市重点项目的经费,严格按照审批的预算进行使用。进一步完善校产的责任管理,提高校产设备的完好率与使用率。(财务处负责,后勤处配合)

23.加强安全保障。平安稳定是学院一切工作的基础,必须守住安全底线。第一,落实领导责任制。完善学院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头负责,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全院上下逐级负责,师生员工人人负责的校园综合治理与维稳工作格局。第二,认真落实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等级平安校园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标建设,确保顺利通过等级平安校园评审。第三,强化“前置”工作,将安全前置教育与主题班会课相结合,与每一位在校生签订安全承诺书;深化安全教育与人防、技防措施,完善治安、防火、交通、饮食、医疗、校内外活动的安全细节措施,加强门卫值班、校园巡逻和重点部位检查通报制度,定期检查和整改校园不安全隐患。第四,健全“校园110”系统,加强干部值班制度,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举办火灾逃生演练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训练,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第五,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保卫干部和保安员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训练。建立义务消防员、安全信息员和网络评论员队伍,并加强业务指导。第六,严查学生晚归与不归、违章用电等影响安全稳定行为,继续开展“平安分院”创建工作。第六,加强学院内外网络监控和校园讲坛、论坛管理,杜绝宗教、邪教进校园。(前五项保卫处负责,院办配合;第六项宣传信息处负责)

24.加强党建工作。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武装干部师生头脑,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委政治保障作用,推进学院党的建设工作,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保持学院党建工作影响力,促进学院在新时代的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国70周年。

主要有10项工作:一是组织开展迎国庆70周年系列活动(学工部负责)。二是按照上级党委要求,9月-11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党委办公室负责)。三是11月前召开第党员大会,完成党委和纪委换届工作,12月前完成党总支部和支部换届选举(组织部负责)。四是加强对群团工作的领导与指导,召开学院五届二次工会代表大会、第十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和第二十次学生代表大会(工会、团委负责)。五是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和上级党委推广使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部署要求,实现全员登录、全员覆盖、全员注册学习(宣传处负责)。六是做好市委“双强”示范点建设工作,按计划推进各项工作(党委办公室负责,各部办配合)。七是继续推进和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活动和党员固定日活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部负责)。八是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办好第41期和第42期党校培训班(组织部负责)。九是组织开展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工作和教职工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工作,继续开展“双争双评”工作(组织部负责)。十是召开第九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学工部负责);十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高质量召开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分析会、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纪委牵头,党委办公室配合)。

25.本工作要点未涉及的常规工作、创新工作,由各单位、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和工作实际进行确定。

本要点的工作基础目标,由有关部门分解,工作主要任务由院办、党办进行责任分解并负责督查,人事处组织考核。

 

版权所有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4号大街16号
院办:0571-86913866 传真:0571-86910710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0号
邮箱:zjyyc@zjyyc.com 浙ICP备12008174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