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活动开始前,同学们就早已排起了等待的队伍,采集登记处很快便排成了长龙。在医护人员和青年志愿者的协助下,填表、化验、等候、抽血、休息,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
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杭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杭州公交移动电视、浙江日报(浙江新闻APP)、杭州日报、钱江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我院献血情况。
盛健院长接受媒体采访,“育英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多年来,学院党委和行政始终把无偿献血作为弘扬人道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一项重要活动并加以落实。学院每年举行两次无偿献血活动,千人献血率230‰,浙江省千人献血率为11.8‰,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千人献血率为45.4‰。育英学院的千人献血率是世界高收入国家千人献血率的5倍,千人献血率连续多年保持在杭高校中第一,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现场还有不少穿着空乘制服的同学们,前来排队献血。这不仅是一种爱的奉献,也是对其职业生涯的一种见证。2018空乘专业的学生冯紫薇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她第一次走上献血车,成功献血300毫升。学院田径队27名队员集体参与献血,共计献血5400毫升。退伍的18名学生也积极参与献血,共计献血6900毫升。
除了同学们,体艺部徐晓斌、黄中华、莫智千、汤剑辉、丁蜜笑,经管分院谢剑峰,商贸分院翁鑫兴,宣传信息处潘建生等老师在工作之余也献出了热血。
当奉献成为习惯,当温暖成为力量,当感动不断蔓延。热情和爱心将会把血液汇聚成川流不息的江河。燃起希望,传递爱心。无论是献血者还是志愿者,都让我们在寒冷的冬日体会到了人性的善良与温暖。血的温度延续了生命的长度,架起了人与人之间生命的桥梁。
献血量只是一个数字,但育英师生奉献的精神,献血背后温暖的故事,育英的大爱情怀,正在一个个、一届届育英人身上传递。
“高等教育在人的一生中仍然是基础教育。基础在于就是要培养具有受过高等教育相应的大学生的公民素养和职业品质,比如奉献精神、责任感、自强不息等等。学生不会天生具有,学校就有责任去教育引导学生,去搭建落地的平台。这就是育英为什么坚持18年的无偿献血、为什么要参与G20重大事件磨炼的事因。向继往开来无偿献血奉献精神的师生致敬!”
学院名誉院长洪致平的感慨与欣慰是对学院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的概述,也是对学院师生何以18年来怀有大爱和奉献情怀的深刻解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