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心理卫生

当前位置 :  学工在线 > 心理卫生 >

谈谈“感冒”

 发布时间 : 2017-12-14 13:02:06      点击:
        “感冒”可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常见疾病,大家对它都会有些了解和经历,但可知所谓感冒包括了普通感冒和“流感”(有称致命感冒)?

        一、怎样鉴别二种感冒
        我们可以从临床症状加以鉴别:一是发热,通常普通感冒发热较轻(低于38.5o)、较缓,发热升高过程缓慢,而流感发热则来势汹汹,体温一下子飙到39o、40o;二是卡他症状(流涕、鼻塞、咽痛、咳嗽等),普通感冒多见明显的卡他症状,而流感卡他症状则少见或不明显,伴随高热有明显的头痛、肌肉骨关节酸痛、乏力等。从病原学角度,普通感冒病原体多达100多种,而流感病原体只是流感病毒。从发病季节看,普通感冒发生于春夏秋冬四季,而流感则是冬季最容易暴发。

        二、“甲流”是最易发生流行和暴发的流感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分为甲、乙、丙三型,分别由三种病毒引起,其中甲型流感病毒非常容易发生变异,变异后的病毒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新的病原,人类对它普遍缺乏免疫力,因此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极易引起大范围的流行。曾经在世界范围引起流行的H1N1流感、H3N2流感、H5N6流感、H7N9流感都是“甲流”,正是甲流病毒发生的变异,使甲流可以在人群中反复肆虐,引起大范围的暴发流行。相对而言,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少,不易在人群中造成大范围的流行。

        三“流感”的症状
        1、早期症状:各种流感的症状基本相似,潜伏期为1~7天,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飙升迅速,通常超过39度,同时伴有头痛、眼结膜充血、全身酸痛无力等症状,可以伴有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胃区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如无并发症,流感呈自限性过程,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1~2周完全恢复。轻症流感与普通感冒症状相似,症状较轻,2~3天便可恢复。
        2、晚期症状:流感发病进程非常迅速,少见中期过度症状,抵抗力差的群体,会直接出现晚期症状:高热持续,可见咳嗽、咳痰或脓血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肺炎症状;中毒型患者可出现休克、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症状,病死率较高;胃肠型患者可见恶心、呕吐、腹泻为特征的消化道症状,儿童多见,恢复较快。一些患者还可出现情绪烦躁、反应迟钝、头痛或抽搐等神经症状。
        甲流进入晚期症状,非常容易诱发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和免疫缺陷人群,并使其基础疾病加重,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四、流感多发季如何预防
        1、防寒保暖:冬季天气变化无常,寒潮频发,所以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添加衣服和被褥,避免因着凉而诱发疾病。足部距离心脏远,血液运行不畅,因此,应特别注意足部保暖。
        2、合理膳食:加强营养、注意休息,保持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饮食多样化,保证充足营养物质摄入,可多食用红色食品,如胡萝卜、红辣椒、西红柿等,其中富含胡萝卜素能清除氧自由基,增强巨噬细胞活力,对防治流感有良效。每天坚持用淡盐水或红茶漱口,对流感也有一定预防作用。
        3、坚持锻炼:加强身体锻炼,多做户外活动。每天可进行一些活动量比较适宜的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慢跑、打太极拳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4、居室通风:居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清新。每天除定时开窗通风外,也可以用食醋进行密闭熏蒸。墙壁、地板、用具可用0.5%漂白粉澄清液进行擦抹。由于流感病毒的生存与环境湿度有关,条件允许可以调整小环境湿度,以降低病毒活性。
        5、勤洗手:经常用洗手液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和外出回来之时,洗手时尽量采用七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可有效杀灭手上病原菌。
        6、注意室内外温差调整: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空调温度不要开得过高,走出室外时注意保暖。这是因为室内外温差较大,人体机能一时无法适应,容易使人患上感冒。
        7、避免相互传染:在流感流行期间,要尽量减少或不参加大型聚会和集体活动,尽量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若家中已有流感病人,要采取防护性措施,与病人密切接触者应戴口罩。
        8、接种疫苗:根据疾控部门的预测和提示,并依据本人的身体状况,可以选择接种流感疫苗。年老体弱、以及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特别应重视疫苗的预防作用。 

                                                                                                                                                             医疗保健中心
                                                                                                                                                         2017年12月14日
版权所有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4号大街16号
院办:0571-86913866 传真:0571-86910710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0号
邮箱:zjyyc@zjyyc.com 浙ICP备12008174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