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杨柳吐绿,“五一”正是旅游的最佳时节,无论在哪里玩,旅游中有个健康、舒适的身体,都是玩得高兴的前提,这就需要提前做好攻略。
一、应提前关注天气
“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远途旅行,很难选准外出的时间都是好天,因此了解一些天气变化,做好各种选项和准备显得非常必要。春季较强的紫外线照射及多风沙的侵袭,也会损害人的皮肤,所以春季踏青出游最好选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除了应穿长袖衣服外,最好用点防晒油,有过敏史的人应随身携带一些抗过敏药物。
二、长时间乘车要多活动
长时间坐长途车,要适度的打开车窗,以保持车内空气新鲜,以免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另外,乘车时尽量不要总是坐着,应常变换体位,站一会儿或抬高下肢坐一会儿,也可以用手从上往下进行下肢按摩,帮助血液回流,以防止下肢水肿。对于晕车的人,在开车前半小时服用晕车药。在乘车期间尽量减少头部活动,可将头靠在座椅背上,避免看窗外移动的景物。一旦出现恶心、呕吐、全身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应仰卧、用冷毛巾敷前额。
三、旅途最怕损伤和疲劳
旅游在外,由于疲劳、环境变化等原因而容易发生机体损伤,下面提醒大家易发生的几种情况:
1、手腕骨折:多是在绊倒、滑倒时本能地用手掌撑地所致。表现手腕剧烈疼痛,有的可以感到碎骨片在移动。伤后可以就近找一块平整的板子或书,将手腕托住,避免手腕的反复摆动,不能按摩止痛,应尽快就医处理。
2、关节韧带损伤和踝关节骨折:这种损伤常在跑和下山时发生。伤后即使能行走,也应避免负重。有条件的话可立即敷以冰块,以减少出血和肿胀,切忌按摩及热敷,伤处尽量制动。应尽快去医院就医,进行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
3、切割伤:如割伤、划伤,在没有绷带的情况下,可用干净的衣服或毛巾进行包扎。24小时内就近寻医打破伤风针。
4、股骨颈骨折:尤其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若受伤就不应该继续行走或负重,需马上就近去医院拍片检查。
5、随处旅行随时放松:好多人旅游回来后浑身累,几天都缓不过来。如果在旅途中注意放松,回来后就容易恢复。以下小方法以备旅途时用:
①水浴是最简单易行的消除疲劳的方法。
②出发前准备一壶清茶,可以适当加些盐。
③按摩也是消除疲劳的好方法。
四、带好备用药品
春天空气湿度大,气温又不高,湿热毒邪易攻击人体,旅游者休息不好,抵抗力差,易受冷湿而患风湿病,使人关节疼痛,陈伤旧痛发作。高湿度还易诱发偏头痛、皮疹、胃溃疡、心脏病和精神病,此类人员应备好药物。应把自己平时常用及旅途中可能用到的药品带在身上,如感冒药、止泻药、乘晕宁、创可贴、降压片、速效救心丸等,以备不时之需。
五、避免去疫区旅游
春季易造成病菌滋生,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多,特别是流感、百日咳、白喉、咽喉炎、扁桃体炎和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出行前应注意疫区通报,若目的地有疫情报道,最好暂停前往旅游。
六、防范过敏
每年6月前,过敏都是易发和高发病。建议易过敏患者身边带上抗过敏药,开车出游的驾驶员应慎用,必须服用者应在前一晚睡前服用。若选择京郊地区出游,由于浮尘天气较多且多风,容易造成呼吸道过敏等问题。有哮喘病史者,需要随身携带一些抗过敏药和平喘喷剂,关键时用得上。
七、外出旅行饮食需卫生
春季潮湿多雨水,蚊虫和细菌特别容易滋生,应避免饮用生水和吃不卫生食物。旅途中应清淡,多吃蔬菜水果,防止便秘。近距离出游,最好自备干粮及茶水;在外就餐,不食生冷和不洁食物,以防病从口入。还有,一些餐桌上的碗筷总让人感到不安。特别是旅游高峰期,容量最大的餐馆,即使备有消毒柜等设备,但由于客流周转快,无论是时间还是消毒柜空间都有些供不应求,难以保证对餐具进行有效消毒。因此,出行时最好携带消毒用品。目前市场上的可以随身携带的消毒用品有消毒液、消毒纸巾、便携式消毒仪等,使用消毒仪时要避免紫外线直射皮肤和眼睛。
医疗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