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心理卫生

当前位置 :  学工在线 > 心理卫生 >

H7N9,不可忽视的传染病

 发布时间 : 2017-02-21 11:00:01      点击:

 人感染H7N9禽流感属乙类传染病,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死率较高,据现有资料显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模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携带病毒的病、死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仍是H7N9禽流感病毒的主要传染来源。

    一、H7N9的疫情 

 来源于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数为192例,死亡数为79例。与201612月(发病106例,死亡20例)相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同比近三年1月分的病例数据,今年1月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发病数和死亡数都是同期之最。H7N9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基因重配和突变。近日广东省对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分离到的病毒,分别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发现该两株病毒发生基因插入性突变,提示该病毒突变为对禽高致病性的病毒,但该变异尚未出现对人感染力、毒力和人际传播能力增强的突变。因此,尽管人感染H7N9禽流感目前仍呈散发态势,但决不可掉以轻心。

    二、H7N9的症状

  人感染H7N9禽流感潜伏期约7天,病例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胸部X线常见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患者伴胸腔积液。大多数患者愈后良好,且不留后遗症。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主要表现为重症肺炎,患者体温大多持续在39度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咳血痰迅速发展成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等多种并发症而死亡特别是年龄较大,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病情容易趋向重症

    三、防治H7N9的关键是什么

 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关键是做到避免接触活禽;治疗的关键是做到 “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早发现”:当自己或周围人出现发烧、咳嗽、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去医院就医。

“早报告”: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或类似病例,及时报告当地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早隔离”: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和疑似病例要及时隔离,对密切接触者要按照情况进行隔离或医学观察,以防止疫情扩散。

“早治疗”: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患者,应尽早开展救治,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患者和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更需要及早治疗。经过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及使用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绝大部分病人可以康复出院。

  四、现在禽肉还能不能放心吃

 正常的烹调温度能够使流感病毒灭活,因此禽类经过高温烹饪后是可以放心吃的。此外,在出现疫情的地区,只要肉类产品通过正常烹饪处理也可以安全食用,但食用生肉和未经烹饪的含血肉制品高度危险,因该避免。

  五、如何彻底杀死禽流感病毒

常用消毒剂、高温、太阳光可将其灭活。

禽流感对热比较敏感,禽流感病毒在65度加热30分钟或煮沸状态下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阳光下40~48小时即可灭活,平时衣物多晒太阳是预防禽流感最简单的方法。

  六、日常预防该注意什么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睡

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

2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H7N9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条件下1分钟即可灭活。对干燥、紫外线照射、汞、氯等常用消毒剂都很敏感。

3避免接触禽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类的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彻底清洁双手。

    4、尽量在正规的禽类销售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

    5、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进食禽类要煮熟、煮透,食用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后再破壳,加热要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处理禽肉时必须做到生熟分开(包括容器、器具)。

    6、年老体弱或患有慢性基础病患者、婴幼儿,更应注意饮食起居,适时增减衣被,防治过度疲劳,在流感高发期尽量少去人群拥挤的场所。

7、患者应戴上口罩,防止传染给其他人。接触H7N9禽流感患者时应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接触后应彻底洗手。

 

                                               医疗保健中心 

 

版权所有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4号大街16号
院办:0571-86913866 传真:0571-86910710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0号
邮箱:zjyyc@zjyyc.com 浙ICP备12008174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