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心理卫生

当前位置 :  学工在线 > 心理卫生 >

谨防蚊媒传染病之“登革热”

 发布时间 : 2016-04-28 09:17:04      点击:

随着天气转热,蚊子密度加大,蚊媒传染病也随之进入高发期,热带国家和周边(东南亚)国家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的态势,使我国疫情输入风险同步加大,据有关部门推测,今年登革热疫情将不容乐观。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其病原体“登革热病毒”在不断变异。通常由喜好白天叮咬人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所谓“登革,是因为得了这种病的人,由于肌肉关节疼痛,走路就像穿夹脚高跟鞋的样子,形象地命名。


二、疫情特点

登革热流行区的分布与传播媒介伊蚊的分布一致,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疫情多发于气温高、雨量多的季节,一般为5月~10月。20163月,台湾首报今年第一例本土登革热病例,比2015年提早了2个月;截至410日,今年广东已报告境外输入性登革热病例34(含港澳台及外籍)413日,因近期巴布亚新几内亚登革热疫情呈加快传播趋势,并且出现华侨华人和中资机构人员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我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使馆发布“提醒中国公民注意防范巴布亚新几内亚登革热疫情”通告。种种迹象显示,随着气温逐渐回暖,蚊媒密度升高,输入性寨卡、登革热病例引起本地病例发生的风险逐渐加大。


三、登革热的传播

登革热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等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各省均有输入病例报告,广东、云南、福建、浙江、海南等南方省份都可发生本地登革热流行,主要发生在夏秋季。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登革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以及带毒的媒介伊蚊,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其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人群普遍易感,但大部分人感染后并不发病。人体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异型病毒不能形成有效保护,若感染多个不同血清型病毒,可能出现严重的临床表现。

 

四、发病季节

全年均有病例发生,大多数地区疫情高峰期与雨季相一致:泰国、老挝、缅甸,511月为高峰;马来西亚和越南,6月份病例增多,次年1月降低;印度北部通常811月为高峰。我国海南和广东主要流行季为311月,海南高峰期为46月,广东为811月,福建为710月。


五、潜伏期

潜伏期为315天,多数为58天,潜伏期的长短与侵入病毒的量和机体的抵抗力有关。


六、主要症状

登革热可表现为无症状感染、非重症感染和重症感染,根据病情可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典型症状是发热、皮疹。

1、发热: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可伴畏寒,24 小时内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天。部分病例发热 35 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 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发热时多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明显乏力等全身症状。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2、皮疹:发病后36天,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针尖样出血疹,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稍有刺痒。一般皮疹与体温同时消退,也有在发热将退或热退后,于脚踝、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并在13天内消退。

3、出血:常发生于病程的38天,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如出现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明显的血浆渗漏,则可发生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

4、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

5、重症表现:部分病例可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端坐呼吸,气促、呼吸困难,头痛、呕吐、嗜睡、烦躁、谵妄、抽搐、昏迷、行为异常、颈强直,腰痛、少尿或无尿,黄疸等脏器损害的表现。病程第38天,若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明显出血等,往往提示登革热极期的开始。


七、鉴别诊断

登革热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应注意与二类疾病鉴别:

1、与发热伴皮疹疾病如麻疹、荨麻疹、猩红热、流脑、斑疹伤寒、恙虫病等鉴别。

2、与发热伴出血疾病如基孔肯雅热、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鉴别。


八、治疗和防护

    目前针对登革热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防护方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同样是预防登革热的三个环节:

1灭蚊:消灭孳生地和幼虫是控制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重要举措。埃及伊蚊主要孳生于户内积水容器内,白纹伊蚊主要孳生于盆、罐、竹节、树洞、废轮胎、花瓶、壁瓶等容器的积水中,可采取翻盆倒罐,填堵竹节、树洞,对饮用水容器勤洗刷,勤换水,加盖防蚊,也可采取水缸内放养食蚊幼虫的鱼类或其它生物灭蚊方法消除蚊幼虫。对难于彻底清除的非饮用容器积水,可投洒废油类或缓释杀虫剂。对成蚊可喷洒或施用对人无毒的杀虫剂杀灭,室外在搞好环境卫生的基础上重点对成蚊较多的竹、树林、陶器场、废轮胎堆积站等场所使用杀虫剂滞留喷洒处理。

    2、防护:可以使用防蚊、驱蚊制剂,防止蚊子叮咬;采用长袖衣裤、纱窗、蚊帐等物理隔绝防护;避免进入疫区;身处区域时,不要到潮湿或多积水易孳生蚊子的地方去;要少喝酒,减少剧烈运动,防止身体过多分泌乳酸而招引蚊子;还要避免聚集性集会。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多户外活动,注意生活节律,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3、出入境:登革热是热带、亚热带地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出境人员在当地活动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出境旅行返程后,尤其是从有登革热疫情的国家(包括东南亚诸国)或地区返程后,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向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主动申报发病情况,防止疾病传播蔓延。


九、疫点处理

1发现感染者或自己出现登革热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及时报告,同时快速隔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急性病人是主要传染源,已证实登革热发生的病例,以病家为中心半径50米方圆的居民区作为疫点,病人实行隔离。

3、疫点必须进行室内、外紧急杀灭成蚊,在灭蚊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蚊媒孳生地。

4、病人隔离室应有防蚊设施,如纱窗、纱门、蚊帐,没有防蚊设施的,应在隔离室周围100公尺范围内定期杀灭成蚊。

5、对疫点、疫区内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做好随访,密切接触者要进行15天医学观察。

  医疗保健中心  20160426

版权所有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4号大街16号
院办:0571-86913866 传真:0571-86910710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0号
邮箱:zjyyc@zjyyc.com 浙ICP备12008174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