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心理卫生

当前位置 :  学工在线 > 心理卫生 >

清洁家园、灭蚊防病

 发布时间 : 2016-04-06 10:32:32      点击:

20164月是第28个爱国卫生运动月。4月,春暖花开,气温回升,各种虫媒开始活跃,密度随之加大,针对近年来蚊媒传染病高发的态势,今年爱国卫生运动月的活动主题:“灭蚊防病,健康你我,指向非常明确,做好灭蚊工作,关系你我健康。

一、“灭蚊防病”的由来

近年来,蚊媒传染病呈现高发态势,尤其是2014年以来,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广东省发生的登革热疫情;2015年在巴西等南美国家发生的寨卡病毒暴发疫情以及近几个月在安哥拉爆发的黄热病疫情,都是由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传播的传染病,蚊媒传染病的接连爆发,引起全球广泛关注。至今我国虽没有出现本土感染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和黄热病病例,但是接连不断出现的输入性病例,已经造成一波一波的紧张情绪,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杀灭蚊子,切断传染途径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蚊子分布和传播的传染病

蚊子可传播疟疾、乙脑、黄热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多种疾病,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埃及伊蚊(黄体花蚊子)分布于我国海南省、台湾南部、广东省雷州半岛、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及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黑体花蚊子)分布于北至辽宁沈阳市、大连市,西至陕西陇县和宝鸡市,西南至西藏墨脱一线,东南至沿海广大地区。

三、清洁家园,降低蚊子密度

孳生地处理是防蚊降密度的重要一环。需要大家广泛参与,开展清理垃圾、清洁水体、清除死角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清除蚊虫孳生地。主要包括:清除各种废旧杂物,将房前屋后所有可能积水的瓶子、水桶、水盆等容器进行彻底清理,将空容器倒置存放,防止蚊虫孳生。盆景、喷水池、养鱼池等各种社区室外景观水体要全面清理垃圾漂浮物,并经常换水。要定期疏通社区内的沟渠、沙井,排水沟保持不积水,水井要密封,下水井盖可使用防蚊贴,定期检查地下室,及时排除积水,防止蚊虫孳生。楼顶、天台等处排水孔及管道,应及时清疏,避免积水。喷泉、水池等不能排放的大型水体可采用生物灭蚊方式,如在水体中饲养柳条鱼、金鱼、鲤鱼、鲤鲫鱼、中华斗鱼、非洲鲫鱼等能够吞食蚊幼虫的鱼种,达到灭蚊目的。也可以使用苏云金杆菌或球形芽孢杆菌等生物灭蚊幼剂。对无法清除的积水或水体,不能密封的水井、下水道、喷水池等室外景观水体,可投放灭蚊幼剂杀灭蚊幼虫。对成蚊密度较高的场所,可在成蚊活动高峰时间用超低容量喷雾或热烟雾作空间喷雾处理,快速杀灭成蚊。 

、居家防蚊

1、清除蚊子孳生地:要彻底清理空调托盘、花盆底碟(托盘儿)积水,花瓶和水养植物至少每星期彻底换水一次,每周检查卫生间和厨房的地漏或者更换具有防渗功能的安全地漏,保持地漏处无积水,并时常喷洒杀虫剂,不给蚊子生存空间,垃圾桶应加盖。

2、正确使用各类灭蚊剂:可使用蚊香,按使用说明驱蚊灭蚊,将蚊香放在通风处上风向。还可使用杀虫气雾剂灭蚊,使用杀虫气雾剂时尽量不要朝衣物、床单、家具、皮肤上直接喷洒,喷洒之前要收藏好食品和餐具,喷洒时避免明火,喷洒完毕后最好关闭门窗半小时到1小时,然后再开窗通风。杀虫气雾剂喷洒过量对人体会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在家中使用杀虫气雾剂时要注意安全,不要让婴幼儿接触,如果不慎将药液喷到皮肤上,要及时清洗。

3、使用纱窗、蚊帐、长袖衣裤等物理隔绝措施,阻断蚊子叮咬。

五、正确使用驱蚊剂

将驱蚊剂喷、涂抹在头部、四肢等裸露皮肤处,特别是耳后、颈部等部位,要避免药物进入眼睛和嘴里。一般室外环境间隔2-4个小时涂抹一次驱蚊剂。皮肤易过敏者可先在局部小范围试用,没有过敏反应再使用。婴幼儿应按照说明慎用。

六、蚊虫叮咬后的处理

蚊虫叮咬后的处理主要是止痒:可外涂清凉油、风油精、无极膏等止痒,可轻拍瘙痒部位止痒,但应避免抓挠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加剧甚至感染。如果发生局部肿胀、感染,及发热、皮疹等症状,须及时去医院就诊。 

七、感染蚊媒传染病后应防治传染给他人

若被蚊子叮咬并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避免蚊虫叮咬,以防家人和朋友感染;尽量避免外出活动,如外出必须使用驱蚊剂,穿浅颜色的长袖衣裳和长裤;住所要安装纱门和纱窗,避免蚊子入内。 

八、外出旅行注意避免蚊虫叮咬

外出旅行特别是前往有寨卡病毒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流行的地区旅行,有疫苗的(如黄热病)应提前接种疫苗。出行应避免蚊虫叮咬,可以穿浅颜色的长袖衣、裤,裸露皮肤涂抹驱蚊剂,特别是耳后、颈部等部位;有条件可穿戴应用菊酯类杀虫剂处理过(如浸泡)的长袖衣裳、长裤和袜子,可更有效保护;租住卫生条件好、最好有空调和防蚊设施的宾馆。

                                        2016年4月5

版权所有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4号大街16号
院办:0571-86913866 传真:0571-86910710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0号
邮箱:zjyyc@zjyyc.com 浙ICP备12008174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