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心理卫生

当前位置 :  学工在线 > 心理卫生 >

长假旅游,警惕“登革热”

 发布时间 : 2014-09-30 16:43:25      点击:

“登革热”,一个小众传染病,眼下却成了在广东省蔓延的大疫情,国庆长假来临,许多朋友纷纷结伴出行,您若选择南行,防范“登革热”已成必须。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不会通过人们互相间的接触,如共聚、共餐等活动传播疾病。

与一些传染病疫情有流行周期不同,登革热疫情流行基本上找不出任何规律。我国并不是登革热的自然疫源地,发生的所有登革热病例追根溯源都是从国外“带”进来的。登革热病毒的存活,需要通过蚊子在人群或者灵长类动物之间不间断的互相传播,由于我国绝大部分地方有3个月以上的时间并不适合蚊子生存,因此每年11月至次年的23月间,全国登革热发病人数都会出现空白期。总结登革热疫情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当年热,当年结”,次年的疫情又起于新的输入病例和新的蚊子。

二、输入性“登革热”的主要来源

我国输入性登革热主要来自东南亚和南亚各国,部分来自非洲和南美洲,包括:泰国、老挝、新加坡、安哥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巴布亚新几内亚、马尔代夫、缅甸和巴西等。

三、“登革热”的症状

得了登革热发病多突然,可出现高热,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剧烈酸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可有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颜面、眼结膜充血,颈部及前胸皮肤潮红;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发热但脉搏不快)。发病后25天可出现皮疹并逐渐蔓延;发病后58天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可伴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大等。重症患者发病35天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些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重症患者常因病情发展迅速,因中枢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而死亡。

四、长假出行如何预防“登革热”

预防登革热应从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人群抗病力2个方面入手:

1、切断传播途径:首先是防蚊,尤其是到疫区旅游,应尽量穿长袖长裤,使用驱蚊剂、驱虫药,防蚊贴等,入睡时最好使用蚊帐或防蚊网。要改善周围卫生环境,如清除积水等蚊子滋生地,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等。

2、提高人群抗病能力:旅游时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贪图一时之快而过于疲劳,注意饮食营养均衡,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3、出现不适,应就地及时就医,就诊时务必向医生明确表述旅行史和一些细节,以便医生正确判断,及时治疗。

五、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病毒会对一些患基础疾病的患者起到加重的作用,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应特别注意防范。比如今年广州死亡的两例病例,均为七八十岁高龄且患有严重基础病患,感染登革热后加重了他们原有的病;专门收治登革热重症患者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病例中50%以上为年过六旬长者,20%以上超过80岁,老年群体较易感染登革热且患重症登革热的比例较高,因此要特别重视登革热的防和治。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医疗保健中心

                                         2014年9月30 

 

 

版权所有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4号大街16号
院办:0571-86913866 传真:0571-86910710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0号
邮箱:zjyyc@zjyyc.com 浙ICP备12008174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