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基本信息

当前位置 :  信息公开 > 基本信息 >

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发布时间 : 2014-10-30 08:30:00      点击:
夯实基础  抢抓机遇
为建设民办高职品牌育英不断奠基
——在学院第四届“双代会”上的行政工作报告
   (2013年7月10日)
    院长  洪致平
 
各位代表,各位教职工,同志们:
    我受学院院长办公会议的委托,向大会做学院行政工作报告,请代表们予以审议。
自2009年7月学院第三届“双代会”召开至今的四年,是在学院董事会领导下,重新确立符合育英实际的发展道路,按照科学的办学指导思想继续前进的四年;是学院在以往10年办学历史基础上,进一步谋划未来发展道路并取得改革发展成效的四年;是学院审时度势,面对高职发展环境变化,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学院内涵发展的四年。
四年中,学院荣获了国家民政部授予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浙江省委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浙江省文明单位”称号,教育部教师发展基金会授予的“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称号,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称号和浙江省“AAAAA级社会组织”、省高校“卫生健康教育先进单位”、杭州市“平安校园示范性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健康单位”、“绿化先进单位”、“节水先进集体”等10余项荣誉。07营销B班被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授予“全国先进班集体”,院团委被团省委表彰为“活力基层团委”,学院工会也荣获杭州市教育工会授予的“先进教工之家”称号。
近四年中,学院受上级表彰累计88项,受奖师生399人次;参加校外各类竞赛累计170项,获奖师生1167人次;参加校外社会服务活动受学院表彰累计96项,师生达2345人次。
上述荣誉,既源自学院前10年办学的深厚积淀,也是全院师生员工在学院发展的新阶段兢兢业业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这些荣誉,是学院全面发展优化发展不断深化的新标志。在此,谨让我代表学院董事会和行政,向为学院发展做出贡献、为学院赢得良好影响的全院师生员工表示真诚的感谢!同时,也向关心、支持我院发展的上级党政领导、市区工会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如果说在1998~2000年的初创期,学院建设发展主要是解决了“像一所大学”的问题,在2001~2010年的规范发展期解决了“是一所大学”的问题,那么2011年接下去我们要完成的则是学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挑战与机遇同在的转折关头,如何更好发展的问题。为此,学院审时度势,从所面对的实际出发,集中广大教职工的智慧,再次开启了谋求新发展的历史征程,并创造了新的业绩。
 
一、四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绩
(一)精心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学院未来发展有了新蓝图
为积极应对学院办学环境变化,抢抓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谋求学院新发展,根据国家、省、市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全院上下联动,群策群力,设计了35个研究专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集中全院干部教职工智慧,用一年多时间,八易其稿,编制了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学院发展的总目标、总思路和总方针,并且从13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确定了16项教育改革重点项目,为学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新发展勾画了面向未来的蓝图,成为学院今后五年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继续深化“职业人”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新提高
“职业人”培养模式是集中全院智慧,对学院内涵建设具有根本意义的教育教学探索;是学院办学以来所取得的最大理论和实践成果。四年来,学院每年组织专业职业人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并在方向、内容和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指导和规范,注重以学生职业品质与技能培养为导向,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组织保证,校企合作,研究社会发展,全面考察相关行业、岗位(群)工作过程要素的发展变化,依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调整必要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制订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研究拓展课程(选修课)的实施意见,并且将各专业“职业人”优势品质培养方案与四门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有机整合到相应专业的“职业人”培养方案,成为各专业“职业人”培养方案的必要组成部分,努力实现人才培养要素系统的优化,从而使这一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南、纲领更具高职性、开放性、实践性和指导意义,推动了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提高。
继续教育分院纳入学院统一管理体系以来的一年中,重点研究自学助考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加强了管理,加强了学生工作,自考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2010级141位学生中,110位获得了毕业证书,获证率达78%,远远高于全省自考水平。
四年来,我们的学生在各层次各种赛事中获得多种奖项,我们的近800名毕业生走进职场,进一步得到了社会用人单位的肯定,在工作岗位得到了发展,这些都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标志,都是学院职业人培养模式结出的硕果。实践证明,既往开来谋发展,需要我们珍视自己的创造,不断深化这一成果,使之真正成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指导,成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势和竞争力。
(三)加强以特色专业为主的专业建设,专业群建设有了新发展
学院将专业建设作为发展的支撑点和内涵建设的着力点,整合资源、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努力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多类型和紧缺人才的需求。2012年和2013年,学院根据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地铁建设的需求,新增加了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当年招生,第一志愿和报到率就达到100%。学院按照大专业群思路,培育特色专业,加大以省、市立项建设专业为重点的省、市、院三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力度,并发挥其示范作用,带动了其他专业的建设。四年来,学院建设了空中乘务、物业管理、国际贸易等3个省级特色专业和1个市级特色专业,建设了会展策划与管理、酒店管理、应用日语等3个院级重点建设专业,体育学科确定为学院特色学科。特别值得我们欣喜的是,2012年空中乘务专业被确定为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一批优势专业建设项目。到2015年,该专业将连续4年获得省财政每年不少于138万元资助的费用,总资助可达650万以上,将极大促进空中乘务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这是空中乘务专业对育英学院作出的重大贡献。空中乘务专业作为学院首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将被打造成改革的示范、发展的示范、管理的示范,将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教学管理创新等方面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2012年开始,为了深化内涵建设,学院提出了专业建设项目化工程,把专业建设分解为若干个项目,由专业教研室每位教师承担。一年半的实施,初见成效,教师成为专业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和成果的享受者,专业建设因此得以深化和落实。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办学的本质要求,是专业建设的逻辑起点。学院提出“融入行业、服务行业、影响行业、引领行业”的专业建设思想,积极推进专业与行业(企业)的“融合”。四年来,民航分院与民航企业实现了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在“四合作”上为其他专业提供了经验;物业管理专业以“订单班”的方式,与行业(企业)在合作育人方面有了更深入的实践。信息技术系则以广泛参加专业竞赛方式,通过竞赛平台,让教师、学生置身于行业前沿。近三年来,学院抢抓机遇,积极为会展专业加快融入与服务行业步伐做了大量工作。学院适应协会需求,不失时机,委派教师作为专职人员加入省、市会展协会,成为专业与行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由此,会展专业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加快了其作为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培育与建设的步伐。实践证明,我们抢抓机遇,首先要有迅速感知行业(企业)需要的敏感,然后要迅速正确决策,以实实在在的努力与措施,真正占有机遇。
学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经贸系于2011年同东忠集团合作开办了育英东忠班,根据企业需求共同开发课程,经过4个月的培训,18位学生全部结业被录用;2011年5月,学院与杭州地铁集团运营分公司校企合作订单地铁班开班,到2012年3月,该班45名学生经考核合格全部成为杭州第一代地铁人。艺术设计与人文系的“手机·创意工坊”是校企合作,共建共赢的成功案例。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为学院办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使学院获得广泛的社会关注。
    四年来,学院实践教学水平有了新的提升。2010年10月,艺术设计实训基地被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这是建院以来省财政支持的最大建设项目,是一次重大突破。省级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市级空中乘务专业实训基地与民航安检专业实训基地2个重点实训基地和物业管理综合实训基地及今年即将建设的学院又一个杭州市重点实训基地电子商务实训基地,标志着学院实践教学和办学条件上了新水平,校内实训基地进入全真、仿真实践教学的新阶段。
学院加强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导向,积极推进教材、教与学参考资料和教学课件三位一体的教材建设,四年来,共建设了省级精品课程3门、市级精品课程11门、院级精品课程16门。
今年以来,学院下决心解决困扰多年的大三实践教学专任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现已初步理顺关系,实践指导教师作为专任教师,回归教学管理本位。同时,颁发了《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工作规范》,明确大三期间实践指导教师的实训实习教学任务,将大三学生实训和毕业实习落到实处,使提高“职业人”培养质量有了师资队伍的保证。为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今年学院还在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单列成立了“校企合作与实训培训指导中心”,统筹管理与指导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服务各方面工作以及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
(四)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结构和素质等有了新变化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院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学院长远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根本性任务。四年来,学院从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师德、能力、素质等多方面推进建设,整体水平又有新的提高。
教师数量。2013年6月底,生师比已由4年前的22:1提高到18:1,达到了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生师比的基本要求,这是我院师资队伍数量上质的飞跃。
教师结构。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的教师比已达45%。已超过国家15%的基本要求;一批来自企业一线的教师加入育英,提高了学院“双师”的质量,“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达33.2%,空中乘务等专业的比例已达60%以上,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对教学“职业性”要求的适应度。
教师职称。4年来,学院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内培与外引并举,重在内培”的人才队伍建设方针,师资队伍已由助教为主转变为讲师为主,讲师占75%,现在专业骨干教师正在由讲师为主向副教授为主的方向发展。今年共有35人申报职称(转评),其中申报副高职称的有21人,申报讲师的有8人,转评助教的只有6人。这组数字充分反映学院师资队伍职称走向的变化。4年来,我们内培高级职称教师21人,目前,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已达20%。我们还拥有4名省级专业带头人,3名省级教坛新秀,2个省级教学团队。4年来,学院师资队伍的结构水平有了跨越式质的发展。
教师能力。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的核心能力。4年来,学院坚持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上下功夫。从2007年初开始进行的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评估,经过六年至今,通过说课、上课、答辩、评议四个环节,总共评估了223位教师。这是一项“战略性基础”工程,按照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育英学生的实际,运用评估的方式和机制,对全院所有专任教师进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普及性培训,已进入常态化,并扩展了范围。除了对已评估教师抽评外,助教申报讲师职称时也必须通过评估才能晋升职称。
学院于今年5月和7月,分别组织两批各15天共43人的教研室主任为主的青年骨干教师赴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培训。这标志着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已从职业教育教学的普及性培训向提高性培训发展,教师培训进入到培养一支结构合理、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双师型、高素质的高职教育教师队伍的新时期。完成教师队伍建设这一质的转变,从1998年建院开始,我们整整用了15年时间。
四年来,学院通过多途径多种方式培养教师。有30名教师获得省教育厅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访问学者、访问工程师培养计划、青年教师资助、赴台等培训;有36名教师被学院确定为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有35名干部教师参加了省教育厅下沙高教园区干部联培计划的培训;还有近100名教师先后通过各类培训班接受培养。专任教师的“七个一”,班主任教师的“七个一”,干部的“四个一”,职员的“三个一”,仍然是教职工队伍职业能力提高的重要培养举措。
教师培训事关重大,关系到学院发展的竞争力。2010年学院用于师资建设的经费占总经费的2.98%,位于全省46所高职院校第五位。2010年学院的经费投入占5.4%,位居全省47所的第一位。学院下大决心,把有限的经费用到刀刃上,为了育英的明天培训教师、培养教师,值!
长期以来,学院坚持师德建设,引导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四年来,全院教职工干部和党员被省政府授予“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称号1人;荣获全国民办教育先进个人称号的2人;受省教育厅(教育工委)表彰的有5人;荣获市和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称号的共计58人;受学院表彰的优秀教师21人、优秀班主任10人、优秀教育工作者23人、“三育人”优秀教职工35人,受学院党委表彰的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149人。四年共计304人(次),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是一个创先争优的大群体,育英学院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优秀的教书育人群体作为骨干,引领教职工队伍的发展,才克服了无数困难,自强不息走到今天。在此,我代表学院董事会和行政向全体优秀教职工、优秀党员,向全院教职工和党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学生优势品质培养工作有了新跃进
学生工作坚持“关爱、引导、转化、激活”的工作方针,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优势品质和技能的职业人为核心,精心设计,从多方面入手,有效落实职业人培养工作。
学院团委围绕学院职业人培养的根本任务,根据团员特点开展团的活动,指导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广泛开展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等,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与情操。学院团委连续七年被评为杭州市“五四”红旗团委,学生会三次被评为“杭州市学生会工作先进集体”;青年志愿者大队多次被评为“浙江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杭州市青年志愿者先进集体”、“西博会志愿者行动先进集体”。不久前,院学生会副主席11级会展专业班周韫同学继获得全省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第一名后,又入选团省委新世纪人才学院第16期学员(47所高职高专仅7人);院团委第一次被团省委评为“基层活力组织”,这都是学院团学工作的重大突破。
学院以优良班集体建设为抓手,注重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培养职业人的职业素养和品质,出台了加强优良班集体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引导基于职业人培养的班集体建设,为学生成为职业人创造良好环境氛围。班级综合测评,全院班级优良率从上学期的39.37%上升到本学期的65.43%,无一不合格班级,全院优秀和良好班级数达2/3,发生了质的飞跃,这是班集体建设的硕果。
学院不断完善职业人品质培养方案,在组织专家充分论证并经学院审定与完善后,在2010级开始实施。实施与各专业“职业人”培养方案相配套的职业人品质培养方案,是学院坚持教育改革,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上具有创新意义的一件大事,至此,教学与学工两大系统在“职业人”培养的平台上逐步实现了深层次的融合。
学院将学风视为学校面貌的集中体现和提高“职业人”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于2010年专门出台学风建设行动计划,将此作为学院3—5年内要努力抓好的重点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学院将继续探索开展优良学风建设的有效载体,开拓创新,努力使学风建设的内容、方式、途径,更切合学院学生实际和学院各项管理工作实际,使学风建设更扎实、有效。
校园文化活动是推进学生工作的重要平台。学院注重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积极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打造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校训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熏陶和引导,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具有优势品质与技能的合格职业人。
学院巩固发展社团,致力建设精品社团,通过完善星级社团的评比制度,聘请校内外社团指导教师,增强社团吸引力,提高影响力,充分发挥社团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上的作用。目前,学院拥有59个社团,其中四星、五星级社团15个 ;省市优秀社团4个。
学院坚持以科技文化艺术节和社团文化月为载体,持续开展特色活动,将文化建设活动与学院职业人培养的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学院文化品位和育英大学生的活力与风采。至今,已举办13届科技文化艺术节。
学院坚持拓展和深化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从2011年起,开展千名育英学子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今年以“行走浙江、筑梦青春”为主题,团绕红色寻访、爱心支教、环保宣传、食品安全、反邪教等展开,共组建107个队,参与学生1029人。学院长期坚持青年志愿者活动,现有院系两级共7支志愿者服务队,有注册志愿者4429人。本学期组织58次志愿活动,服务参与人数达2000人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已成为培养学生社会能力、职业活动能力和增进对社会了解、培养服务社会意识的平台和建设先进性、开放性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提升了学院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品位。
学院高度重视文化品牌的建立和培育,树立精品意识,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精品。2012年,学院申报的“让职场礼仪成为学生发展的优势品质——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校园职场礼仪文化”获得“杭州市十佳校园文化品牌”称号。
“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作为“公民”履行责任和义务的平台,激发着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对他人的关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使生命之花美丽绽放。10余年来,每年坚持组织两次无偿献血活动,多次受到省市表彰,创造了在杭高校日献血量最高的纪录。每年组织的卫生健康知识与卫生救护技能比赛,从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出发,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将关爱生命健康知识教育与生命救护技能培训相结合,在提升学生人生品位的同时,给学生生命救护的技能,成为浙江省高校中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特色健康教育项目。
为建设“人文育英”,基础部一直坚持开办“育英人文大讲堂”,并不断加强人文素养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从去年下半年起,学院加强了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成立体艺部,负责统领学院的体育与艺术活动,为学生一生幸福发展奠基。重新组建大学生艺术团,实行首席指导教师制,使之成为人文艺术教育改革和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力量;采用申报和评选方式,组建体育特色运动队,实行主教练制,为提高体育竞技水平和推动学院群众性体育事业发展,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有效实践。2013年2月以来,学院的体育运动队在省、市武术、游泳、田径、网球、健美操等五大类比赛中获得了前八名的69项奖,其中,团体第一名3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第四名共8个;个人金牌(第一名)17个,银牌(第二名)8个,第三名、第四名共17个。这是学院体艺工作新的实践成果。
(六)不断完善学院职能,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有了新突破
科学研究不仅是高职院校四大功能之一,也是加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院坚持教科研工作为教学改革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教师职业发展服务的方针,提高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院从师资队伍的实际出发,实行“院内课题(项目)以普及、引导为主,院外课题(项目)以攻关、突破为主”的策略,每年院级教育教学立项课题总量达到80项以上,四年院级课题共专项477项。同时加大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力度,提高院外课题(项目)申报的有效性,四年中,校外各类课题申报立项数逐年提高,09年24项,10年30项,11年47项,12年58项,共计159项。四年来,鼓励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行业发展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教学科研和行业技术服务,共发表论文483篇,著作与教材共84部,四年来,学院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获得省市财政资助总计达484万元之多。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重要功能,具有开放性、社会性特征的高职教育,在终身学习的社会更具重要价值。对学院而言,提高社会服务本领,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不仅是社会发展和高职教育发展新形势对我们的要求,而且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出路。学院积极支持并创造条件,让分院系部结合自身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仅据2012年度统计,全院就为社会提供技能教育培训1161人次,提供心理及各类咨询30人次,开办普法、保健、婚姻家庭等讲座200人次。为强化学院的社会服务职能,学院今年专门成立校企合作与实训培训中心,将拓展学院的社会服务作为其职能之一。目前,该中心已经开办了122人参加的会展策划师培训班和杭州顶益食品有限公司67位班组长参加的培训班。今年上半年,社会培训工作有较大进展,培训人数达2493人次。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虽然目前社会服务还是我们的弱势,但我们要努力将其打造成强势,使其成为学院重要的发展优势。
(七)适应教育国际化大趋势,教育国际化工作有了新推进
教育国际化是现代教育的大趋势,也是高职教育开放性办学的必然要求。根据浙江省教育国际化实施纲要要求,为推进教育国际化,学院加强了机构建设,将国际交流中心重新归入学院管理,以统筹学院教育国际化工作,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访学、培训、进修和合作。2011年,经过申报,学院正式成为浙江省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第40所普通高校。四年来,学院加强了对外交流合作。一是加强出国出境考察交流,四年来共安排了 57人次出国(境)考察培训;今年,我们又安排2批43人的教学骨干赴台培训;2011年开展两岸交流项目以来,学院共组织了39名学生赴台交流学习。二是与境外、国外院校的合作,先后与台湾圣约翰科技大学、万能科技大学、台湾龙华科技大学,韩国大丘加图立大学、日本京都信息大学院、马来西亚泰来大学等签订合作交流协议。经济贸易系三年来已有16名学生赴日本本硕连读,17名学生赴日本游学,还有30余名大一学生选择赴日留学班下学期进入大二学习。学院与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合作举办的文化创意“龙华班”,将在下学期将正式组建并按照两校共同制订的培养方案组织实施,根据方案,“龙华班”学生于第四、五学期赴台湾学习。“龙华班”将是我院与境外合作办专业办班的一次全新探索。
(八)探索招生工作新途径,招生就业工作有了新成效
“进口旺”才能“出口畅”;“出口畅”,也才会“进口旺”。学院将招生、就业工作和教学质量一同作为学院生命线的三要素,通过加强生源基地建设、采取有效激励和制约手段、扩大“3+2”院校合作范围等途径,使招生工作适应了学院发展的需要。为了建立稳定的生源基地,加强中高职衔接,发挥高职的引领作用,学院每年举办“3+2”中职学校的教育衔接研讨会,今年省内20余所中职学校的代表参加了由继续教育分院举办的“2+3”自考中高职衔接校长联谊会,密切了我院与中职学校的关系。
2012年,学院成为全省民办高职院校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首个院校,学院连续两年,在空中乘务专业实行了自主招生,这是对学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好事。今年,我们有1个专业2个中职学校班成为浙江省试点的“五年一贯制”教育项目,另外有13个“3+2”班今年也已确定,届时2016年转入的中职学生计划达555人。学院正在努力创造条件,争取为招生创造更多有力条件。
近年来,学院的就业工作一直保持良好状态。在被称为历史上最难就业季的今年,学生的初次就业率仍达到了95.4%。这是学院职业人培养的成效。
(九)服务于人才培养工作,后勤与安全保障工作有了新业绩
学院的后勤工作紧紧围绕培养合格职业人的根本任务,为学生学习、发展和教师工作条件改善提供良好服务。校内实训条件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生公寓硬件设施的提升与改造使学生公寓条件得到改善,体育场设施全面维修整改,校园环境建设呈现新的变化,卫生保洁,疾病预防有效到位。到去年年底,学院完成了131个教室改建为多媒体教室的任务,到今年3月,学院为295位专任教师与班主任教师配置了手提电脑。四年来,学院累计投入28万元,每年组织教职工暑期考察活动,参加活动教职工达516人。这些都为学院教育教学和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
学院的平安校园建设进一步深化。围绕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和谐育英”,广泛开展安全“前置”教育,采取人防、技防等各种有效措施,未发生“一票否决”的安全事件,确保了校园平安稳定,为学院的和谐发展创造了安全的环境。学院多年来一直保持“平安校园”荣誉。
代表们,同志们!4年来,经过我们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学院又向前发展了。学院在发展的同时,也让每一位教职员工分享了发展的成果。上届双代会,学院进行第四次教职工薪酬调整,是学院董事会,学院党委、行政充分考虑全院教职工切身利益和学院的实际所作出的重大决定,充分体现了学院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教职工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学生成才毕业后全心全意为祖国服务的办学宗旨与理念。今后四年中,学院将进行第五次教职工薪酬调整,继续让广大教职工分享学院发展最实际的利益。
十五年来,育英学院最大的收获就是建立起发展的自信——理念自信、定位自信、目标自信、模式自信。自信是比黄金更宝贵的财富,自信属于全体育英人!
 
二、“十二五”期间我们面对的挑战和主要任务
当前,高职教育已经进入到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学院的生存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党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学院深化改革指引了方向;浙江省作为全国惟一进行“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将对如何发展民办教育进行更多有益的探索;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为学院推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高职教育在社会上已经和正在得到广泛认同,而学院通过积极有为的建设和改革,也赢得了良好社会声誉;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给高职教育提出了发展的新任务,也为高职教育拓展了新的发展领域。这一切,都是学院改革发展的有利形势。
但是,我们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来自客观方面的因素是:作为民办院校,我们难以享受国家最近几年对公办高职不断加大的政策扶持力度,致使我们的差距被人为拉大;另一方面,生源的下降趋势,也将使我们的招生工作面临困难。
来自我们本身的问题主要是:专业建设整体上的优势还不强,校企联动的体制机制还不成熟,“职业人”培养模式的深化还不够,高职应该具有的社会服务能力还不足,执行力不强的问题还依然存在。
机遇到任何时候都垂青有准备的人。机遇不是等来的,而要靠“抢”,要靠我们不断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创造可以享有机遇的条件。我们必须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不断增强把握机遇的能力,取得发展的主动权。
今后几年,我们要在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总目标、总思路、总方针的指引下,认真落实好规划中设计的各项工作,建设好具有“人文、精致、开放、活力”特质育英。
主要工作有以下方面:
(一)以评促建促改促管,全面做好迎评工作
今年下半年,学院将迎接浙江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迎评工作是促进学院发展的重要契机,是对学院办学情况的一次专业体检,是全院教职员工义不容辞的义务。全院上下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全力做好迎评工作。学院评估办要加强评估工作的领导,按照评估的工作内容、程序、要求,部署好各项工作。学院督导室要继续加强指导,特别要在说专业、说课程上加大指导力度。各分院、系、部要按照评估的要求,组织、落实好相关工作,将评估工作切实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各部门,特别是教务处、学生处、督导室、人事处等,要围绕“重点访谈”,设计好相应工作项目,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学院要积极组织力量,完成好评估自查报告和院长工作报告,齐心协力确保各项工作顺利通过省教育厅评估。
(二)加强专业建设,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
一是突破专业建设思维局限,从行业的视角出发建设专业。高职的专业从属于企业、行业的岗位或岗位群。必须从行业(企业)这个“源头”思考高职的专业,将专业建设的“触角”深入到“行业(企业)链”中的每个链节,形成“专业——行业链”,确保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内在互动,极大提高专业与行业(企业)的结合度。二是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按照“融入行业、服务行业、影响行业、引领行业”的专业建设指导方针,以省级优势专业——空中乘务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学院的专业建设,建设几个行业背景深、特色突出、发展潜力大、优势明显的专业,形成学院新的竞争优势。三是在专业带头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及其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加强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提升专业的内涵建设水平
(三)深化培养模式,提高学院育人新水平
“职业人”培养模式是学院集全院智慧,探索形成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虽然学院每年坚持修订该方案,但深化的程度不够,执行上的力度不够。一是要充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人优势品质培养方案在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上的有机结合;二是优化课程体系,提高专业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人才规格的匹配度;三是建设考评标准,形成系统的职业人培养水平评价体系。
(四)强化社会服务,拓展学院发展新空间
没有社会服务能力的高职不是真正的高职。我们要从现代高职的使命出发,强化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一要充分发挥学院新成立的校企合作与实训培训中心的作用,履行好拓展学院社会服务的职能;二要发挥分院、系部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社会培训、技术指导与服务;三要全力建设好浙江省优势专业和后发优势专业——学院的空中乘务、会议与展览等专业,真正将其建设成为地方或区域的培训、信息、咨询中心,接受职业的前、中、后期社会培训。
(五)打造文化品牌,形成学院发展新优势
从实现学院“十二五”提出的“人文育英”目标出发,学院成立体育与艺术部,为普及体育与人文艺术教育、提升学院的体育与文艺活动水平、打造学院新的发展优势提供组织保障。
打造学院体艺优势,一是要加强学院人文艺术素养教研室建设,优化课程,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深化人文艺术教育;二是要以新成立的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作为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载体,带动、引领学院艺术教育活动,形成学院系列校园文化品牌。三是要加强学院体育学科和特色体育运动队“两个建设”,在人员、经费、设备、场地、学生参赛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和大力支持。
(六)扩大对外交流,推进学院办学国际化
以《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为指导,从实际出发,以特色专业为龙头,以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为依托,逐步推进学院教育国际化进程,提升学院办学水平。一是引进先进国家(地区、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专业总数达到2-3个。二是加强教师赴国外(境外)访问、培训、进修工作,给教师国际化视野,提高国际化教育能力;三是开拓学生出国留学,专升本、本硕连读等3+X留学项目,逐步增加3+X留学项目学生人数;四是加强与台湾友好院校的合作,开展教师培训,合作办专业。今年,要办好与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合作的“文化创意班”,使之成为我们与台湾高职类院校合作的良好开端。
(七)提高执行能力,抓牢学院发展新机遇
学院对每一发展阶段都有精心设计。但在执行时,往往存在打折扣情况。增强执行力,一是要对已经明确的主张、意见、方案,做到不折不扣的实施;二是要有认真研究的习惯、态度,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最有效、最到位的“落实”手段、方式或途径。三是要具有领会领导意图的能力,能把“方向”、“提示”、“概括”转化为明确的行为,将领导思想的“火花”点燃成“燎原之火”。同时,我们还要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提高执行力,提供现代化技术手段。如果我们在执行力上能够再有一个提升,那么我们的差距就会缩小,我们的新机遇就会展现,我们的发展空间就会更广。
 
代表们,同志们!“机遇与挑战并存”永远都是一种常态的存在。在科学发展观伟大旗帜指引下,在董事会正确领导下,在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下,在工会的支持下,只要我们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始终葆有“寻觅者”的状态,“耕耘者”的精神,抢抓机遇,同心同德,踏实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够在已有15年办学积淀的基础上,继续朝向理想的未来前进,一个具有“人文、精致、开放、活力”特质的育英一定会继续绽放她的风采!“长三角有特色,浙江省高水平,社会满意,影响力广泛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一定会屹立在人们面前!建设民办高职品牌育英的基础也一定会更加坚实!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让我们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继续共同努力,一起圆我们的“育英发展之梦”!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4号大街16号
院办:0571-86913866 传真:0571-86910710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0号
邮箱:zjyyc@zjyyc.com 浙ICP备12008174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