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  教学研究 > 科学研究 >

职教的“育人”本质不可规避

 发布时间 : 2013-04-24 10:46:02      点击:
职教的“育人”本质不可规避

  “纪大炮”以其惯有的犀利,炮轰了一些干部子女“规避”职业学校的不正常现象。

  这种不正常,表面上看,是权力在念歪经,但对职业学校来说,这种“规避”恰从侧面暴露了自身业态十几年来积重难返的尴尬现实。从行业自身来看,职校生源几乎是清一色的“中考失利者”,更有部分学生,选择在此就读无非出于减负考量,以期“快捷就业”。以笔者在西部中等职业学校了解的情况,多数在校学生家庭困难。由此,中职教育与其说是“平民教育”,不如说是“贫民教育”。

  从社会环境来看,从业地位早就有了“士农工商”的传统序列,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训亦未真正作古;市场机制的发力,更使人力要素的“选择性配置”放任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总之,传统价值与现实法则的交相催化,在全社会形成了对高学历和“铁饭碗”的高企。但是造化弄人,由于有些调节机制并未完全到位,这直接导致了“一面是考公热、考研热,一面是制造中高级技工稀缺”的悲催。

  反观我国制造业本身,其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力素质是一个瓶颈。在发达国家,高级技师及技师、高级工、初级工及中级工的比例为35∶50∶15,而我国沿海一省会城市的抽样调查比例则为2∶4∶94,制造业的劳动力主要是简单受训的初、中级工。可见,职业教育,远不是干部子女“赏不赏脸”的问题,毕竟,在资源配置、产业关联、规则嵌入上,其自身有大把的问题需要面对。我们不好说,必须要谁的子女来此就读才算“重视”,因为这不构成行业的救赎之道;我们也不好说,未来的用人单位能以去功利化的道德高蹈,不惟学历取人,因为“问题转嫁”并不能将自身问题证伪。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在劳动者的保障不构成后顾之忧的前提下,让职业教育从容的回归“育人”本质,这样才能实现国家规划中“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目标设定,才能让某些“拼爹”行为不形成额外干扰。 章光洁

版权所有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4号大街16号
院办:0571-86913866 传真:0571-86910710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0号
邮箱:zjyyc@zjyyc.com 浙ICP备12008174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