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心理卫生

当前位置 :  学工在线 > 心理卫生 >

秋冬季节谨防呼吸道传染病

 发布时间 : 2013-10-25 16:46:03      点击:

秋冬季气温变化较大,气候干燥,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因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易造成局部暴发,特别是在学校等人口聚集的公共场所。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同学们,让我们大家健康每一天。

  一、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包括甲型H1N1H7N9流感和季节性流感。

  临床表现:此病潜伏期一般23天,甚至几个小时。流感的症状虽与普通感冒有些相近,但更为严重: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干咳、流鼻涕、流泪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厌食腹痛、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更为严重的是,流感可并发肺炎、脑病、心肌炎和心内膜炎等,特别是年老体弱或伴有心血管、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或婴儿可因流感本身或其合并症引起死亡。

  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经呼吸道及密切接触传播。

  人群易感性: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异,使人群对其普遍易感,可引起反复发病。

  防治措施:注意防寒保暖,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不要去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有条件的可以提前接种流感疫苗。流感患者要注意多休息、多喝水,防止出现合并症,一般一周左右即可自然痊愈。

  二、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传染力极强,潜伏期10天左右。

  临床表现:临床以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喷嚏、流涕、咳嗽为主要症状,并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发热至出疹3-5天,耳后、发际、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手掌、足底。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病人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防治措施: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煅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第5,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油腻辛辣食物。

  三、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水痘的潜伏期约1023天,分为潜伏期和出疹期。水痘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一般12天内发疹。皮疹首先见于躯干,为35mm的斑疹,约1224小时左右经皮疹发展成为水疱疹,皮疹一般是成批出现,免疫缺陷的人患此症时症状较严重,常有继发细菌感染及合并各种并发症:如肺炎、水痘脑炎、水痘肝炎等。皮疹经23天后干燥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在发病35天内,皮疹陆续分批发生,故同时可见丘疹、水疱、结痂等不同时期的皮损,本病呈自限性,病程约23周。

  传染源: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从发病前1天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防治措施:预防是加强病人的隔离,隔离期一般为发病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适龄儿童可接种水痘疫苗,不仅能够预防水痘,而且能够预防成人带状疱疹(俗称“龙缠身”)的发生。

  四、流行性腮腺炎 

  俗称“猪头疯”,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感染后,有1425天的潜伏期,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腮腺是最常受累的,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又累及对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额骨边缘不清,疼痛明显。因唾液腺管阻塞,当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舌下腺肿大时,可见舌下及颈前下额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还能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

  传染源:病人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该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防治措施:易感儿应按规定接种流腮减毒活疫苗预防。家庭居室则要经常打开门窗充分换气。对患儿要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患儿宜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板兰根冲剂”或中药汤剂效果都不错。患病的孩子需隔离至肿大的腮腺(颌下腺)完全消退为止。如果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头痛、呕吐、排大小便异常及腹痛、浮肿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以明确有无合并脑膜脑炎、胰腺炎、肾炎或性腺炎症的可能,并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经及时治疗,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五、风疹 

  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发热后1-2天出疹,皮疹初见于面部,可一天内布满躯干和四肢,手掌心、足心一般无疹,出疹持续1-5天,一般3天。多见于冬春季节,可造成流行。临床经过良好,一般症状较轻,预后良好,可不经治疗而自愈,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

  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散播传染,也可通过患儿口、鼻及眼睛的分泌物直接传染给被接触者。

  人群易感性:好发于1- 5岁小儿,除1岁以内婴儿不容易感染外,其余年龄越小,发病比例越高,成人偶见感染。与饮食、药物、虫咬或肠道寄生虫等因素有关。

  预防措施:预防风疹病毒的关键是减少与风疹病人面对面的接触,不要与风疹病人面对面地谈话。孕妇应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预防重点在先天性风疹,因为孕妇在怀孕早期感染风疹后,风疹病毒可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引起先天性风疹。先天性风疹的可怕之处是导致胎儿的多发性畸形和流产、死产,胎儿感染的严重程度不同,畸形表现不一。预防风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风疹疫苗。

  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起自鼻咽,侵入血液循环,最终达到脑膜或身体其他部分,产生炎性损害。这种主要侵犯脑膜的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

  临床表现:病人经过2-3天的潜伏期后,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一部分病人有咽痛、鼻咽粘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可以表现为鼻炎、咽炎或扁桃体炎,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呕吐呈喷射状,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瘀斑,起病之后有时唇周出现疱疹,亦可见于口腔内、额、耳、胸、四肢、生殖器及臀部等处,严重时出现脑膜刺激症,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传染源: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

  预防措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8月龄-6周岁儿童

七、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总体原则: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教室、寝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疾病流行时期,可适当采取预防性服药的措施。

 5、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6、针对性的开展疫苗预防接种。

                                                     

                                                                 医保中心

                                                                        20131025
版权所有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4号大街16号
院办:0571-86913866 传真:0571-86910710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0号
邮箱:zjyyc@zjyyc.com 浙ICP备12008174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