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  教学研究 > 科学研究 >

看4%改变中国教育

 发布时间 : 2012-12-24 11:13:57      点击:
 

  ○目前,我国每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8000万人次,资助金额980亿元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全国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生

  12月14日,天空飘着雪花,一张嘴,就会哈出一团白气。北京市密云县太师屯镇中心小学的食堂里热气腾腾,饭香扑鼻。三年级学生王家兴嘴里含着半个鸡蛋,有点吐字不清:“我最喜欢吃学校的包子,一口气能吃8个!”鸡蛋、牛奶、烧饼、火腿肠……孩子们的早餐很丰盛。餐厅阿姨说:“如果不喜欢牛奶,还可以喝棒(米查)粥和豆浆。”

  孩子们或许不知道,丰盛的早餐来自党和政府的牵挂!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日前表示,我们做了多年的努力,今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可以实现。张平说:“4%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们今年用人民币计价的GDP可以超过50万亿元。也就是说,财政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要超过2万亿元。我们今年的财政总收入,我估计会超过11万亿元。这也就是说,我们要拿1/6的财政收入用到教育方面。”

  丰盛的早餐,正是装进了政府财政的“大盘子”。2011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展试点,惠及全国680个县(市)的约2600万在校生。2012年,中央财政已为此累计安排专项资金150.53亿元。

  福建省福鼎市山前中心小学的方小敏特别爱吃肉,他在日记中写道,“现在,星期一是白菜炒肉,星期二是豆腐皮炒肉,星期三是木耳炒肉……”原来,福鼎市118所农村中小学按照小学生生均500元、初中生生均1000元的营养补助标准全面开餐。在一些偏远地区,孩子们虽然还吃不到方小敏那样好的“大餐”,但原本吃冷饭的孩子,也吃上了热乎乎的“公家饭”。

  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开发计划署和儿童伙伴组织的专家考察认为,中国政府组织实施的营养改善计划具有高效率、高质量和规范性的特点,与世界上90多个实施学校供餐的国家相比,具有独特优势。

  为了让孩子们上好学、吃好饭,党和政府本着优先发展教育的原则,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

  4%意味着什么?沂蒙老区的苏雨蒙同学并不清楚,她只知道这是一个很小很小的数字,但对政府而言,这是一笔十分庞大的开支。虽然算不清楚,但苏雨蒙已深切感受到了。“你看咱这窗户,玻璃是双层的,真厚,这回什么样的风也吹不坏了!”她所在的山东省临沂市第三十二中学搬进了新校舍,坚固的教学楼、崭新的学生公寓、宽阔的塑胶操场、干净卫生的学校餐厅、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她看哪儿都新鲜。

  校舍改造,高兴的不只是孩子们,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雄强同样开心。以往每到汛期,他总要安排人员落实商洛、安康、汉中等地的校舍安全情况,但往往怕什么来什么。但今年不同了,“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可以让他睡个安稳觉了。

  行走在三秦大地上,车窗外不时闪过一片片灰暗的房屋,但令人眼前一亮的往往是学校。近两年来,中央财政投入350多亿元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最安全的建筑是学校,最漂亮的地方是校园……”关中人新编的秦腔唱得比谁都响亮。

  对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学生陈德林而言,最犯愁的还不是吃不吃肉、用不用塑胶跑道,而是交学费。过去一要交学费,大人长吁短叹,自己束手无策,心里仿佛压了块大石头。今年,这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仅被免除了全部学费,还得到4500元的生活补助。生活压力没有了,他觉得腰杆直了,不仅在广西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奖,还捧回全国赛的奖杯。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每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8000万人次,资助金额980亿元,像陈德林这样的中职学生,能不开心吗?目前,全国中职学生也实行了平均每年每生1500块钱的生活补助,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国还实施农村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将中职免学费的政策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不仅仅是中职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同样能获得各种形式的资助。截至9月20日,国家共资助了162.45万名(次)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新生,总金额达38.76亿元。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实现了“应助尽助”的目标。从今年起,中央财政还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4.5万名在读研究生。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指出,“我国建立起了覆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等各个教育阶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强度最大、资助范围最广、财政投入最多的制度设计,是困难学生得到实惠最多、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制度安排。”

  和学生一样,老师们也真切感受到身边的变化。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贵州省盘县响水镇中学党支部书记左相平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前些年我们农村老师的收入少得很,现在,老师们不仅有了绩效工资,还有住房公积金,有些老师每个月能拿5000多元,大部分老师都买了房子。有人问我,你有很多次机会可以离开山区,是什么让你留了下来?答案很简单,因为我觉得幸福。”“持续加大的投入力度,让西部地区的教育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宁夏教育厅厅长郭虎深有同感。这一年,因为“4%”,我国1400万教师的工资水平有了很大程度提高,成为教育投入增加带来的最大普惠。

  与师生们的开心相比,2012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并不轻松:“没有足够的教育经费,人民群众不可能满意;有了教育经费,如果用不好,也不可能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此,袁贵仁郑重表示:围绕育人为本这个核心,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两大重点。在促进公平方面,重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倾斜。

  实现4%的目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让老百姓不仅真实触摸到教育的发展变化,更深切感受到教育惠民政策的巨大温暖……

版权所有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4号大街16号
院办:0571-86913866 传真:0571-86910710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0号
邮箱:zjyyc@zjyyc.com 浙ICP备12008174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