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育英新闻

当前位置 :  校园媒体 > 育英新闻 >

成长在育英这块沃土上

 发布时间 : 2011-03-22 10:01:10      点击:

 

成长在育英这块沃土上


---记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徐晓斌


  2011年1月9日,我院基础部副主任徐晓斌应邀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职院校体育部主任联席会议,并交流发言。
  他的《关于高职院校职业实用体育课程开发的思路》引起与会领导和专家浓厚的兴趣,人们被他新颖的体育教学理念和钻研精神所打动。会后,一些专家主动找他聊了起来,当了解到他作为一名普通大学毕业生在一所民办高职院校,通过自身不懈努力,用11年时间实现了由助教到讲师再到副教授的华丽转身,都赞叹不已。
  徐晓斌的职业发展历程,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回味,也许他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以科研为导向 努力践行职业理想


  徐晓斌认为,作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不应该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配角,应该有所作为,从而改变人们的观念。他是一个喜欢动脑筋的人,他要把体育课变成一门学生可以受用终身的课,而非传统意义上泛泛而谈的强身健体,一门学生喜闻乐见的课,而非“一堂课两个球,老师学生皆自由”的放羊式教学。他潜心致力于体育课的教学研究与改革,以求突破。
  成为学院的体育学科带头人和体育部主任、基础部副主任之后,徐晓斌更添了一份改革的责任和勇气。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我院职业人培养的要求,积极开展以体育资源为中介体的校企合作桥梁的研究,努力为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就业途径创设机遇,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自2006年以来,徐晓斌以项目课程理论为指导,以公共体育基础课为平台,以职业实用体育课程为载体,以学院特色重点专业——民航空中乘务专业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了民航空中乘务职业实用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针对空乘人员的工作特点,开设适应空乘专业学生素质发展所需要的职业体能实训课,进而针对计算机、文职类等各专业的特点,开设职业实用体育课。他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着手研究民办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校企共建共享机制课题,主要针对民办高职院校这一特殊的校企中介体,以高校体育资源为对外载体,建立校企互动双轨,并以利用合理化、利益扩大化为主旨构架共建共享机制。
  徐晓斌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搞科研、钻课题、写论文、编教材,难度相当大,但他不怕吃苦,敢于挑战。他一方面坚持理论学习,补自己的薄弱点,另一方面,拜师学习,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的诚意打动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体育部主任翁惠根教授、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胡振浩教授以及院内督导室专家王近安、郑茂玉等,他们都自愿当起了徐晓斌的指导老师。徐晓斌作为一名骨干教师,课务很重,再加上一大堆行政事务和带队训练任务,每天都很忙,而他的家务事也不轻松,妻子怀孕到孩子出生,都需要他照料,但他还是拼命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每天至少挤出两三个小时用于科研工作和写作。
  近年来,他完成厅局级课题及院级课题5项,编写教材1部,在研杭州市精品课程1门,发表学术论文5篇。他的课题《高职民航空中乘务专业职业实用体育课程体系之构建》,被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确立为2008年度立项课题,并于2008年10月结题;课题《高职院校民航服务职业实用体育课程标准开发与活动载体设计》,被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确立为2009年度立项课题,并于2010年3月结题;课题《民办职业院校体育资源校企共建共享机制之研究》,被浙江省教育厅确立为2009年度科研计划项目;课程《民航空中乘务职业实用体育》被杭州市教育局批准为2009年度精品课程;2009年1月,《高职民航空中乘务专业职业实用体育课程体系之构建》荣获学院首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9年12月,《民航空中乘务专业职业实用体育课程改革与建设》荣获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职业教育学校体育工作委员会“首届职业院校体育工作特色成果”建设工作一等奖;2008年8月,《高职实用体育教程》在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
  在科研的过程中,徐晓斌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校外专家学习。他的知识面得以不断拓展,视野不断变得开阔,综合素质、能力水平也不断提高,由一个普通的体育教师向一个体育教学的专家转型。


以体育为平台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年来,徐晓斌悉心指导学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不断提高,特别是他培养的学生在各级各类体育竞赛上,屡屡获奖。
  2006年5月,在浙江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中,他指导的队员侯铭获乙组男子42式太极拳第一名和太极器械第二名;2007年11月,在浙江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中,所指导的队员林菊红获乙组女子10000米第一名;2006年11月,在浙江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排球比赛中,带领学院女子排球队获得乙组女子团体第四名;2007年11月,带领学生参加浙江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以12金2银7铜的总成绩名列全省第五,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2008年5月,在浙江省第三届大学生网球锦标赛”中,乙组女子获双打第二名和团体第四名;2008年5月,在浙江省大学生排球联赛中,带领学院女子排球队,获乙组女子团体第四名;06级学生潘玉琴获浙江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800米和1500米冠军。
  从2006年开始备战全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以后,徐晓斌就没再享受过暑假。每年从学院运动会挑选有潜力的苗子,暑假也争分夺秒地训练。大部分学生原本的体育基础还比较薄弱,因此,暑假几乎是全天候训练。备战期间,徐老师经常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给予细致指导,08级文秘班学生童春芳曾在徐老师指导下,参加过2009年全省第二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她说,回忆起训练期间徐老师对队员们的关心,至今仍充满感动。为了给这些学生改善训练条件,徐老师从资产管理处借来床铺,把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给学生住,每天亲自买菜给学生做饭,训练结束还要帮助他们按摩放松。在酷暑天气训练,有些学生受不了这个累,由于偷懒被批评后,就会赌气,拎起包就要走人。这时候徐老师除了做好训练工作,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
  在徐晓斌的心中,体育是一个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的大舞台,作为体育老师必须要担负起这份责任。


以学习为纽带  引领团队和谐共进


  徐晓斌从2000年开始担任体育教研室主任,始终把团队建设放在中心位置,带领体育教研室团队出色完成日常教学、科研与实训基地建设等任务。经过多年的建设,体育教研室已成为育英最具战斗力的团队。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目前该教研室一共14名教师,全部都是从学校一毕业就到育英工作,从助教开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这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团队,12人为中共党员,10人已评上讲师,徐晓斌已通过副教授资格评审。多年来,该团队先后多次获得学院“三育人”先进集体、先进集体、优秀教学团队等荣誉。这又是一个和谐温馨的团队,队伍不断在壮大,但团队一直很稳定,没有过人才外流的现象,因为老师们认为,在体育教研室这个大家庭中,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家的温馨,每个人都是有成就感的。
  徐晓斌认为,一个团队的成功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和专业水平,更需要所有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就像一只水桶,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那么在一个团队里,决定这个团队战斗力强弱的不是那个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的人,而恰恰是那个能力最弱、表现最差的落后者。一直以来,他倾注满腔热情指导青年教师,先后耐心细致地指导过体育教研室甄银龙、金玮、莫智千等多位青年教师,在平时工作中,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科研经验传授给他们,促使他们更快成长,帮助他们顺利晋升为讲师。
  作为一位学习散打武术专业的体育教师,徐晓斌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在一般人印象中,体育老师更注重竞技一些,科研方面往往不是强项。但徐晓斌却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身的科研实力。问到他为什么能取得这些成绩,徐晓斌很低调,他表示,教学科研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进步的阶梯。由于对科研比较感兴趣,逐渐在教育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研究,并在平时注重积累,并及时总结教学中成功的案例。在不断地研究积累过程中,自然会有一些成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徐晓斌也正在体育教学科研的幸福大道上潜心探索,阔步向前,演绎精彩人生。


(育英学院  刘飞燕)


版权所有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4号大街16号
院办:0571-86913866 传真:0571-86910710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0号
邮箱:zjyyc@zjyyc.com 浙ICP备12008174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