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  教学研究 > 科学研究 >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与办学导向

 发布时间 : 2010-10-09 09:44:51      点击:
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科学定位与正确导向。高职教育的办学性质属于职业类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其社会定位应注重产业服务与教学开发相结合。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办学导向,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教结合;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从高职学校的数量、在校生规模,还是教学质量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是,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高职院校定位不清。按照现实情况来说,真正掌握应用技术的大学生应该比纯掌握学术理论的大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而大量高职毕业生难以找到就业岗位,出现供需矛盾,关键还是高职毕业生的规格和质量不能满足各类企业生产的需要,高职教育的定位出现了偏差。二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导向不明确。高职学生是面向就业还是面向升学(专升本),是面向生产服务一线还是面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是面向大城市还是面向广大乡镇和农村,是面向企业还是面向自谋职业,这些都是确实需要办学者和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的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定位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它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方向。正确确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业务规格的准确定位,笔者认为应当把握以下基本特征:

其一,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把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本科、专科教育等同。前者属于职业类教育,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后者属于科研类教育,培养科研型、学术型人才。高职教育是相对于初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而言的,是一种职业特征鲜明的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类型。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上,应体现德智体全面发 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特征。

其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培养将科学、工程、设计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等技术专门人才。

其三,高职教育是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要面向地方区域经济的行业职业岗位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研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才”岗位实际能力问题,而绝不能搞全国“一刀切”。每一所职教院校在确定其培养目标时,都应该充分考虑学校所在地的区域经济,把区域性作为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确定培养目标。

二、产教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定位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属于一种在理论研究层次方面低于本科、应用技能高于本科的教育层次,它是面向社会产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具有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性质的教育。其社会定位应确立在产教结合上,即产业服务与教学开发相结合。这个社会定位不仅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由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第一,实行产教结合是高职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职业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教学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实行产教结合是高职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体现。

第二,实行产教结合是适应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从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产业界的创新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缺乏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先进的科学技术无法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产品和服务质量难以有明显的提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技术工人中,技师和高级技师占1 5%,高级工占3 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60%。国际劳工组织分析,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要培养高素质的生产和服务的技能型人才仅靠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是不行的,必须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实行产教结合反映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联系。只有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高职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才能得到认可,才能体现其根本属性。

三、促进学生就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导向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目前,在经济转型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初期发育,使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实现就业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在,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职院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他们的就业问题,是关系现代化建设、社会政治稳定和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一个重大的全局性问题。

第一,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需要。在近几年高等教育持续扩招以后,高等职业教育的招收比例在高等教育中日益扩大,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扩招的名额也主要在高职教育的范围内。人民群众对高职教育的热情,是基于对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的高期望值上的。所以,高职教育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要,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发展是否真正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否真正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高职教育主要是面向经济产业和行业服务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在目前我国产业重心升级、经济模式转换时期,对这类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高职教育只有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产业需求和社会服务需求来培养人才,才能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才可能解决一方面高职学生就业难和另一方面很多专业领域又紧缺技能型应用人才的矛盾。

第三,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完善就业导向的重要途径。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的用人订单为导向,确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实行“订单式”培养,高职院校可以打破现行较死板的按专业、学科设置课程的框架,构建灵活的“课程模块”制,真正建立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设置模式。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最为关键的就是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的订单要求安排运作,特别是建立灵活的专业设置机制,确保订单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李国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2001,(3)

[2]吴启迪.努力开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7)

[3]周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J].中国大学教育,2004,(3).

版权所有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4号大街16号
院办:0571-86913866 传真:0571-86910710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0号
邮箱:zjyyc@zjyyc.com 浙ICP备12008174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