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心理卫生

当前位置 :  学工在线 > 心理卫生 >

细菌性痢疾的防治

 发布时间 : 2008-05-07 21:48:08      点击: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在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情况下,易造成流行。

痢疾杆菌在外界环境生存力较强,在瓜果、蔬菜及污染物上可生存1-2周,但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弱,对各种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

一、流行病学

1)传染源:为菌痢病人及带菌者,其中非典型病人、慢性病人及带菌者由于症状轻或无症状而易被忽略,故在流行病学的意义更大。

2)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和通过苍蝇污染食物而传播。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短暂而不稳定,且不同菌群及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但有交叉抗药性,故易复发和重复感染。

4)流行特征: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季节性。夏秋季有利于苍蝇孳生及细菌繁殖,且人们喜食生冷食物,故夏秋季多发。

二、临床表现:

1)急性菌痢:

A、普通型(典型):起病急,高热可伴发冷寒战,继之出现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大便每日十多次至数十次,量少,开始为稀便,迅速可转变为粘液脓血便,有左下腹压痛及肠鸣音亢进。早期治疗,多于1周左右病情逐渐恢复而痊愈。

B、轻型(非典型):全身毒血症症状和肠道症状均较轻,不发热或低热,腹泻每日数次,稀便有粘液但无脓血,轻微腹痛而无明显里急后重,病程3-7日而痊愈。

C、中毒型:儿童多见,起病急骤,病势凶险,高热体温可达40oC以上,伴全身严重毒血症症状,可有精神萎靡、嗜睡、昏迷及抽搐,可迅速发生循环及呼吸衰竭,故以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而肠道症状较轻甚至开始无腹痛及腹泻症状,但发病后24小时内可出现腹泻及痢疾样大便,按其临床表现之不同可分以下三型:

1〉、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

2〉、脑型(呼吸衰竭型):以严重脑症状为主,由于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缺氧、脑水肿及颅内压升高,严重者可发生脑疝。

3〉、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之表现,为最凶险之类型,病死率很高。

2)慢性菌痢:指急性菌痢病程迁延超过2个月病情未愈者,发生原因不清。

三、治疗:

1.一般治疗: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2次阴性。饮食以少渣易消化的流质及半流质为宜。

2.病原治疗:应用抗菌药物。

3.对症治疗。

四、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发疾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预防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卫生,养成良好

卫生习惯。

1、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隔夜的食物要加热,煮透后再食用。吃生的蔬菜、瓜果一定要洗净,以防残留的农药对身体造成损害。不吃小的水产品如毛蚶等。

2、注意饮水卫生。不喝未经处理的生水,因为生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致病菌,直接饮用会感染由水源污染而引起疾病。

3、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勤剪指甲,不留长指甲,由于指甲内是细菌最容易聚存的地方,而许多病原体都是通过手污染而入口感染的。

 

                                           医疗保健中心

                                     2008年57

                     

版权所有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4号大街16号
院办:0571-86913866 传真:0571-86910710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0号
邮箱:zjyyc@zjyyc.com 浙ICP备12008174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