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走进育英

走进育英

当前位置 :  走进育英 > 走进育英 >

人生十年之旅

 发布时间 : 2021-11-10 10:12:54      点击:

  回忆往事,酸甜苦辣,工作历程,艰难跋涉。
  记得1998年9月13日下午14点,我坐上了开往安徽路经杭州的大客车,送大嫂到杭州浙江育英文理专修学院上班,途中开了9个小时到达杭州东站已是晚上23点,我俩就住在市区庆春路朝鸣宾馆。第二天,即9月14日,也就是育英学院办学的盛大节日——开学第一天,上午学院派车接我们到下沙(学校),刚踏进校园,眼前校园里彩旗飘扬,道路整洁,绿草悠悠,一所崭新,漂亮的校园就呈显在我的眼前,我感到惊讶!因为差不多二个月前的7月16日,洪院长陪同我和我妈妈、妹妹一起来过当初正在搞基建的这所学校,那时,有部份校舍还在做外墙建设,部份校舍在做室内装修,校园地面全是泥土,没有围墙栏杆。我问过洪院长,这样的工期能按期开学吗?洪院长很有把握地说:“能按期开学”。果然,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校舍、设备、设施全部到位,新生报到井然有序。我站在校园里,无限的感慨,真不容易啊!也记不清是谁告诉我说:“昨晚董事长与种草坪、整理道路的施工人员一起一直忙碌到天亮,5点半左右董事长还亲自接待第一个来校报到的学生,刚回去休息了”。当时,我就在想为育英学院创业的每一个人,都为此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也就在这一天,我有幸参加了学院首届专修新生报到接待工作,那天洪院长叫我负责去市区购买日用品,那时的我,有生以来连同这次到杭州是第二次,根本不知去何处购物,在司机张玉华的帮助下,到了位于汽车东站的安琪儿小商品批发市场,购买了400条毛巾,400支牙刷、牙膏,400块香皂,比较满意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任务。那天还负责参与学院总务处的服务部建设,货物上架、摆放及物品发放等工作。
  1998年10月下旬,也记不清是那一天,董事长打电话叫我到杭州育英学院上班,我也没问具体工作,只带了几件换洗衣服,就糊里糊涂只身来到杭州。到校后,洪院长告诉我说:“原总务处长郑优胜不能到任,总务处只有一位副处长高育剑,需补一名处长,由他提名,经董事长同意,把我从乐清育英学校调到浙江育英学院,负责总务处管理工作”。我知道这是个机遇,走进大学,是我人生旅程中最大的转变,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刚到学院时,洪院长安排我先熟悉环境,不用马上工作,当时的我既紧张,又担忧,我想,我没有做过任何管理工作,更何况是高校,都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该如何开展工作,一连串的问题在脑海中回想。但是我坚信只要自己刻苦学习,虚心讨教,一定能够克服困难,一定能够胜任。从那时起,我就去图书馆找相关的管理书籍学习,去计算机房学电脑及文字录入,从此,开始了我人生崭新的旅程。
  11月1日我被正式任命为总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那时,幸好还有一位副处长,他是一直参与学院后勤筹建的全过程,比较熟悉后勤的方方面面工作,我也相对可以轻松点。我到任的第一个任务是:系主任寝室电话机在客厅,晚上接电话不方便,电话机需移机到卧室;卫生间蹲坑不方便,蹲坑改成座便器;没有台灯晚上看书不方便,每个房间需配置台灯。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三件事情用了5天时间全部完成,得到了系主任们的充分肯定。有了这次工作的良好开端,我对自己以后的工作也有了信心。
就在我工作刚刚熟悉不久,内外事务没有完全了解与掌握的情况下,总务处副处长没有做任何工作上的移交,于1999年1月1日提出辞职,回原单位去了。从这时开始,后勤管理的各项工作就落到了我的身上,所有的校园线路的布网,设备设施购置厂家的后续维修维护,施工单位联系等等,后勤的一系列工作,还要咨询和了解当时参与建设的相关人员,这使我陷入困境,可以想象我当初的心情……
  1999年6月开始了下学期各项设备设施添置的准备工作,按照学院预订的招生计划人数作前期准备工作,由于接管工作时间短,没有管理经验,特别是学生公寓的家具购置,只好延续了以前联系的厂家杭州银海家具厂,我与其签订合同,安装工程完工期为8月20日之前。天有不测风云,那年暑假期间,杭州遭遇特大台风袭击,家具厂厂房被台风刮倒,等厂房修复开始继续生产,这就严重影响家具生产工期的进度。
  当时,徐恭森负责给学院装修工程,他懂得家具构造技术,我就找他一起帮助我与厂家负责人进行讨论研究,如何改进工序流程,督促生产工期的进度,但对方始终说能够在新生开学前完成工期,事实上厂家工人师傅们也是整夜加班。但一天天过去,眼看离开学越来越近,厂家生产的家具数量与工序的进度始终不能按我们的预定计划到位。我越看越着急,吃不下,睡不好,情急之下生病了,去了医务室挂吊针,但是又坐立不安,挂了半瓶盐水,拔掉吊针又往厂家跑。我和徐恭森一起坐在厂里,有时坐到下半夜回来,有时一夜坐到天亮,真是苦不堪言。最可怕的是,离新生报到仅有五天了,还有50张床铺无法完成,怎么办呢?新生报到不能没有床铺,无奈之中,我们只有想出临时解决的办法,到其他厂家购置了50张高低铺铁床,总算缓解了燃眉之急,但给学院的形象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这次的事件发生,是我工作中最惨重的教训,使我真正感受到创业的艰辛,更使我感悟到,作为一个干部如何去进行计划组织实施你所承担的工作,对工作过程该如何进行监控。
  2000年3月学院从实行学历文凭考试的专修学院升格为由国家教育部备案,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普通高等院校,正式纳入国家统一的招生计划。那时,全院上下欢欣鼓舞,无不为之感到自豪和骄傲。当年,第三届专修录取学生439人,首届高职学生录取634人,学院学生人数从800人一下增加到2000余人。那一年,学院董事会决定接收了开发区所属的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中学部设在原学院教学区,学生人数700余人;还有中国计量学育英学院学生人数300余人。学院办学规模扩大,在原有60亩土地的基础上,又征用了120亩土地,1999年年底进行开工建设,建设学院教学大楼12000平方米,学院学生公寓18000平方米,学生食堂3300平方米,在2000年9月份基建工程按期完工;建设图书馆10000平方米,学生食堂3300平方米;在2000年年底基建工程完工。新校舍建成后,配套设施设备的购置和安装工作接踵而来,大量的办公设备家具、教室课桌椅、图书架、阅览桌椅、公寓家具、食堂厨房设备及餐厅餐桌椅,通讯、网络,校园绿化、草坪、树木的种植,道路、环境整洁等等,一个学期共投入经费600多万元。那时,两校所有的后勤保障工作都是由我负责管理与组织实施。 
  最繁重的工作是大量的家具搬迁,中学与大学学生课桌椅不相同,而且课桌又重,一张课桌需两人抬,要从原教学楼1至6楼搬出300张课桌和900张椅子,搬到新建的教学大楼,集中在暑假两个月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当时的下沙雇用民工困难,我就提前与园林绿化公司领导联系,请求帮助派工人搬运,但是他们的工人白天要在公司干活,晚上才能来学校搬运课桌椅,如果按照请工人搬运的方案安排,预计将不能按期完成搬迁工作。无奈之下,只能发动全处人员利用暑假时间,大家共同参与搬运,总务处三位职员,四位保安,白天冒着酷暑,晚上加班加点都要搬运到深夜或下半夜。当时我也是每天和他们一起忙碌,也不知用何种语言来肯定或鼓励他们的工作,更多的是要求,但我内心对他们每位同志都心存感激,尤其是周浩,周小华,俞成等三位同志工作非常突出,从没有提加班费,也没有一句怨言。那时靠的是创业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大家同甘共苦,互相配合,互相协作,共同努力,发挥团队凝聚力,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按时完成此项大规模的搬迁工作,确保学院如期开学。
  2000年9月,我一家四口人都来到杭州安家,两个儿女,一个初中二年级,一个小学一年级,作为母亲的我也必须承担起家庭的一些事务。就在我儿子上五年级时,他每天下午放学回家,我还要工作照顾不了他,双休日在家又爱玩电脑,不肯学习,我有时又要出去学习,很难抽时间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心里又焦急又内疚。当时在工作、学习、家务中,我想能挤出时间的只有放弃学习,但我知道,今天我放弃学习,明天我就不能跟上学院发展的进程,跟不上就意味着在后退,那时的我真得很困惑。但是,在我心理矛盾急剧的情形下,我想到洪院长经常给我们提到的实现人生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统一,这是一个目标,也是一种境界,是靠坚持和不懈的努力去争取,才能实现。我选择了大学,接受这份工作,我应该明白前面的道路是艰难的,放弃学习就是放弃进步,只有克服种种困难,才能赢得成功。最后我选择坚持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合理分配时间,安排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按照原有设定的学习计划进行。从2001年起至2006年止先后外出学习培训考察20余次,最长1个月,最短5天;2004年9月参加了南京大学研究生班学习,每个月集中学习带双休三天,平时自学,每次学习老师都要布置作业,而且必须完成,两年来,我通过了10门课程的学习,撰写论文,于2006年6月顺利结业。这是一段使我终身难忘的学习经历,在学习过程中,使我懂得学习不仅增长知识,更使我拓宽视野,也使我学会如何处人与处事。我庆幸当初的选择,在今后人生道路上,学习的步伐我将永远不会停止。
  2003年学院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后勤社会化管理体制的模式要求,洪院长提出的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要求。为此,暑假期间对后勤管理进行了全面改革,我深入各科室讨论研究,按照各岗位工作特点和工作要求,修订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及规范操作规程,制订考核办法,明确考勤制度,并及时进行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使他们明白,规范化管理是学院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还是有一些阻力,因为当时全院只有后勤开始改革和实施,加上学院其他部门个别同志的一些不理解,后勤有个别同志也感到委屈,不想接受这场改革,认为改革所带给个人的是损失,于是提出辞职。但是我坚信真理是通过实践来证明的,管理是靠制度来规范行为提高效率的,最值得我欣慰的还是后勤处全体同志,他们给予我工作上的大力支持,认真履行职责,遵章守纪,严格按照要求执行,经过几年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深入开展后勤社会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5年11月浙江育英教育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且为独立法人,为两校教育教学保障服务。董事长委以重任,任命我兼任公司总经理,我深知我的知识和能力与职位之间的差距,分管几个部门和管理整个单位是截然不同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组建初期,公司的人员是从学院后勤剥离出来,员工总人数50余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公司有日常运行一整套管理程序,包括人事、劳资、档案、社会保险、经费使用预决算,以及各经营性部门的成本核算等等,真是千头万绪。那时,我借鉴书本,讨教知者,运用几年来所积累的管理经验,采取了以下五方面的措施:一是及时与员工交流沟通,告知他们学院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二是从规范着手,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三是完善各部门岗位工作职责和岗位操作要求;四是理顺公司与外部相关部门的关系;五是理顺公司内部部门之间的管理关系和人事管理关系。通过这两年多来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公司已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公司的规章制度在不断完善,公司的服务理念得到了员工们的认可,团队凝聚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见证并参与学院建设和发展的我,如今站在办公室,眺望校园,真是今非昔比,感慨万千。学院从1998年在校生361人,教职工(包括食堂员工)60人,发展到如今在校生5700余人,教职工(包括食堂员工)500余人,十年的历程实属不易。人生十年岁月,漫长而又短暂,虽然工作艰难困苦,但我无怨无悔,它更多的给了我人生最美好的回忆。伴随学院一起成长的我,离不开身边所有亲人、朋友和同事们的帮助、关心和支持,借此机会向所有帮助、关心和支持过我的亲人、朋友和同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衷心地祝愿育英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黄爱平
 
 
 
(学院副院长)
黄爱平,1964年生,浙江乐清人,2001年毕业于中央党校南京分院,大专学历。1998年进入育英学院至今,现任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兼任浙江育英教育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版权所有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4号大街16号
院办:0571-86913866 传真:0571-86910710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0号
邮箱:zjyyc@zjyyc.com 浙ICP备12008174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