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 :  公共教学部 > 教学动态 >

“90后”大学生VS课堂教学模式

时间 : 2008-12-12 05:30:29

90后”大学生VS课堂教学模式

 

    在基础部举行的教师座谈会上很多教师都谈到了自己班的学生,细细想来他们算得上是“90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吧。学期现在已经过去一大半了,这届学生的特点也跃然纸上。

1.乖巧听话

一般舆论认为“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浮躁、自私、承受挫折能力弱等问题,但在课堂上教师似乎并未感受到,相反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们很配合,这可能是由于教师绝大部分时间只是在课堂上与学生们有交结,因此呈现出来的只是学生们课堂上的表现。所以这点还要全面地看。

2.敢于尝试

   08级新生入学适逢学校举行首届大学生英语文化节,各项活动在往年也都开展过,但今年报名人数都成倍、有的甚至呈十倍地增加,很多同学说即使初赛就下来了也没关系,就是想参与见识一下。这反映出“90后”好奇心特别强,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去体验一下,既使栽了跟头以后,也会说自己体验了一把失败,很开心。

3.自我认可

   在笔者上课时曾经学到一个单词 “idol”(偶像),训练学生口语时问及“谁是你的偶像时?”竟然有几个同学(都还是女生)说是“myself”(自己)。这也与前不久一所大学所提供的一份“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结果相符,“自己”超过“周杰伦”、“成龙”等明星,成为90后最崇拜的偶像。这反映出这一代学生超强的自我意识。

4.不喜深究

这一代伴随其成长的可以说快餐文化占了主流,电视节目娱乐大众、网络知识一点鼠标就搞定,现代文化生活的简易化和通俗化,使得学生在选择信息时会避开难懂难接近的东西,而选择很快、很轻松能搞懂的方式去接触,造成他们对距离自己生活较遥远的经典书籍有疏离感和畏难情绪。笔者发现学生学习时,对阅读理解等篇章不喜欢花时间去看,只要看个大概,对其中出现的语言知识没有兴趣去弄懂,所以很多同学包括基础好的同学也是知其然不想知其所以然。造成事倍功半,效率不高。

针对“90后”学生的特点,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在鼓励他们张扬个性的同时,正确加以引导。采取宽容、温和的教育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硬道理。比如学生不是不喜爱经典,只不过不喜欢动脑筋,那么教师就要想着如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讲到某一要点,可以进行扩展延伸,列举很多与之相关而学生又会感兴趣的事进行阐述。在快乐的气氛中让学生记住这个知识点,自愿接受学习。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面对“90后”大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看来也要与时俱进了。

                                                       

                                                        基础部   汤莉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4号大街16号
院办:0571-86913866 传真:0571-86910710
邮编:310018
版权所有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