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环艺专业为两名新进教师解读千分考文件,助力其快速熟悉工作要求、融入团队。专业负责人徐群英围绕文件核心内容展开讲解。
在教学质量板块解读中,重点围绕千分考文件对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展开。“教学质量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千分考中对教学的评分占比最高,涵盖了从课前准备到课后反馈的全流程。”结合教研室过往的优秀教学案例,强调要注重将实践项目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提升专业能力,同时需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反馈及时优化教学方法,确保每一堂课都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此外,文件中关于学生评教、同行评议、督导听课等教学质量监控环节的评分标准,也被详细列出,帮助新进教师明确了教学工作的 “考核标尺”。
科研工作方面,针对千分考文件中对教师科研成果的量化指标进行了深入解读。从论文发表的期刊级别、字数要求,到课题申报的层级、研究周期,再到专利申请、著作出版等成果的评分细则,均进行了清晰说明。考虑到新进教师在科研起步阶段可能面临的困惑,结合教研室的科研方向,建议新进教师先从参与学校现有课题入手,积累科研经验,同时鼓励他们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挖掘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竞赛指导作为千分考文件中鼓励教师参与的重要内容,也被重点提及。指导学生参与各类专业竞赛(如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赛、高校设计作品展等),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也能在指导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千分考文件中对教师指导竞赛获奖的成果给予了相应加分。为此,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教研室过往在竞赛指导中的经验和资源,建议新进教师主动关注各类竞赛信息,提前规划指导方案,从选题、方案设计到作品完善,全程跟进学生创作,同时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合作,形成竞赛指导的合力。
除了教学、科研、竞赛等核心工作,千分考文件中还对教师参与教研室日常工作及创新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日常工作方面,负责人强调,新进教师需积极参与教研室的教研活动、课程建设研讨会、教学检查等工作,主动承担教研室分配的任务,这既是融入教研室集体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创新工作方面,文件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科研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
后续教研室将持续关注新进教师的成长,通过“以老带新”、定期交流反馈等方式,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助力新进教师快速适应岗位,与教研室共同发展,推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徐群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