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0日——14日,21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44师生开启了奔赴长宁的助农共富班车,开展为期一周的《微电影创作实务》课程实践教学。
课程实践教学秉承学校“职业人”培养理念,贯彻学院“设计教育+设计服务”的融合发展教学思路,同时以“党建共建+设计助农”为模式,积极探索并服务与乡村振兴发展。
本期课程实践是集“做、教、学”一体,融课程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教育一体的一个很好载体,在做教学的同时,更让同学们深入了解长宁村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更体会到了长宁那种深入骨髓的互助精神。
在课程实践中,通过拍摄各类活动,包括长宁村村民的日常生活、传统民俗食物的制作等,深入了解了当地文化和人文风情。通过实地拍摄和观察,感受长宁村的自然风貌和独特之处,如其山水田园的美丽和村民们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通过用动态影像的方式记录和呈现这些活动,让同学们更加认识到动态影像创作在当今保护乡村传统,促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对于细节和构图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在课程实践中,长宁村那种深入骨髓的互助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感染了我们。长宁村是一个典型的农村社区,村民之间相互帮助、和睦相处,形成了浓厚的互助文化。在与当地村民的交往中,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好客,还目睹了许多生动的事例,这些事例充分证明了互助精神在当地社区中的存在和作用。也更让我们体验到了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通过课程实践,也让同学们明白了,在拍摄创作中需要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将拍摄创作与他们的生活相结合,让我们的作品更加贴近人心。
整个课程实践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传递这种状态。
1、长宁,我来了!
在前期的实地的考查准备后,最后确定了相关内容的拍摄时间及位置场景,万事俱
备,只欠东风。4月10,我们如约而至,长宁,我们来了!
初来乍到,同学们热情高涨,一个个看上去神采飞扬,都有序听从负责人的安排,体现了我们大学生较高的素养,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吃住,都给同学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在第一堂的实践教育动员会上,村支书朱书记说:“你们的到来,让整个长宁村更加充满了生机活力”。朱书记热烈欢迎老师和同学们的到来,介绍了长宁村的风土人情和互助文化,同时也强调了实践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并希望同学们在长宁村度过一段愉快的学习拍摄之旅。黄副院长在动员会上也强调了此次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对同学们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安全的基础上,发挥专业所长,展现自己的风采,拍摄出具有长宁特色的大片来。陈江老师也从专业的角度,提了些建议,要求同学做好各种角色,导演的角色,策划好此次拍摄任务;摄像师的角色,拍摄好富有长宁特色的影像画面;剪辑师的角色,剪辑二次创作好影像素材;演员的角色,在拍摄过程中当好演员道具角色;学生的角色,做好本色,不辱学校形象,要有大学生的担当素养。特别强调了要把“互助长宁”的精神融入到拍摄的各个层面,充分挖掘体现长宁互助精神。班主任吴琼老师从学生生活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强调和要求。王春煜老师也对后面的拍摄做了具体的安排和分工。
2、长宁,燃起来!
在11、12两天,同学们神采飞扬,激情四溢,穿梭在长宁的各个角落,采集着他们想要的镜头画面,手段五花八门,各显神通,有纯手机的,有手机加稳定器的,有单反的,有单反加稳定器的,有单反加三脚架的,有无人机飞的。涌动燃烧着青春的纯真与热情,不断演绎着导演、摄像师、剪辑师、演员、学生的各种角色。
同学们深入田间低头,一路走、一路学、一路看、一路思,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引领下建德长宁村的变化,并通过拍摄充分展现建德长宁乡村振兴发展变化,传播长宁互助之美,自然之美,以实际行动书写时代华章,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
3、长宁,飞起来!
无人机随时升空,俯视地面进行地毯式巡航扫描,毫不留情不放过同学们欢快的影像,不管在蓝莓基地、还是在茶叶基地,还是在篝火晚会,都执行着它的使命,记录着同学们激情似火,认真采集拍摄的画面。休闲之余,同学们放飞风筝,放飞自我,风筝在空中翱翔,伴随着彩带升空,长宁飞起来,育英飞起来,数媒飞起来,无人机也飞起来,见证着互助长宁共富长宁,也见证着我们的设计教育和设计服务。
4、长宁,火起来!
在课程实践之余,同学们参与了采摘草莓,放飞风筝、抓泥鳅,组织篝火晚会,所有的活动都是拍摄不停,开心不停。在同学们的激情燃烧下,长宁,变成似乎火起来了!
5、长宁,灿起来!
进过几天的辛勤拍摄与剪辑,终于到了收获的一刻,在4月14日周五下午,同学们进行了作品汇报,出席的有杨村桥镇党委书记苏晓明、育英党委书记(副校长)谢鑫、杨村桥镇党委委员王蓉蓉、副院长黄汶俊、副书记张丹等。同学们精彩的作品展示及解说获得了各位领导的一致肯定,同学们从不同角度,“互助长宁 共同富裕”、“食”尚长宁、《互相助,长相宁》,通过不同的镜头视角诠释了长宁的互助精神和长宁的特色小吃,各位领导也都做了发言,肯定同学们的同时也都提出要进一步深入挖掘长宁的互助精神,发扬长宁的互助精神,把长宁的这种精神传递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陈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