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实务”国培班第一周培训有感
上传时间:2012-09-18 11:25:35 浏览次数:
一周时间转瞬即过,为期5天的培训中,国家高职教育专家、国际商务专业领域资深学者、教授和兄弟院校的专家教授亲自授课,从职教体系高职内涵建设、浙商发展挑战与机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建设研究、教师科研申报技巧等多方面进行了经验交流和分享。 国家高职教育专家陈解放教授,从全国层面分析了高职教育的现状,指出目前高职教育已经从规模增长的阶段进入了内涵深化阶段,而内涵建设的主题就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因此,高职院校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工学结合为抓手通过专业建设的平台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陈教授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从全国高职教育的高度为我们指明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大方向。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易开刚老师从研究学者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浙商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易老师思维开阔,知识渊博。浙商的发展沿革,面临的挑战,未来发展机遇…,一个个浙商成功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为我们开拓了全新的视野。他与我们分的享学习理念和授课理念,让我受益匪浅。“学以致用是活学习,学而不用是死学习。”“今天的学习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学习,启迪思维。”“你学到了什么?哪些你可以运用?”“授课不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而是共同学习与进步。”的确,作为教师,应牢记教学相长,牢记“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同时,知识只有在不断的运用中,才能体现知识的真正价值。尤其是高职教师,我们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我们所传授的知识更需要能运用到实践中去。用易教授的理念,反思我的教学,不得不承认我还得磨练还得学习。乘务专业英语教学,枯燥的专有名词,乏味的教学材料,尽管我们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试图通过情境教学,模拟实操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实实在在的客舱服务用语,能直接运用于实践,但那远远不够。如何通过课程教学启迪学生的思维?每一次课后的知识,有多少同学能运用到实践?如何处理好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和知识活用的关系呢?这些问题,仍然值得我思考和研究。 除丰富的教学理念的共享之外,金融学院的老师们与我们分享了该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建设等多方面的经验。国际商务系戴小红主任的专业对接产业讲座,系统的介绍了国际商务系四个专业贴近市场,对接产业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国际商务专业副主任肖旭老师的“校会”合作模式下工学结合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详细介绍了国际海上货运代理实务课程设计思路,尤其是学校与行业协会合作,开展工学结合课程建设。以行业协会为纽带,从而为更多的会员企业服务,开拓了校企合作中“校会“合作的新模式,值得借鉴。商务英语专业教研室主任曹深艳老师《省级特色专业商务英语建设实践与经验》,详细介绍了商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团队建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开展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曹老师带领她的团队,务实认真的工作作风非常值得我学习。同样作为省级特色专业,育英的空乘专业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但建设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如何更好的开展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如何加强紧密型实践基地的建设?空乘专业能否在专业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证方面有所突破?这些问题都将成为培训后我及我们空乘专业团队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周的时间很短,收获却非常多,思考和反思应该更多。培训还在继续,我期待更多更精彩的活动和讲座。 民航分院 吕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