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没有严格的执行,人性化管理将会是一盘散沙、无水之鱼,最终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得人心者得天下”,人性化管理必须要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基础,进行更为微妙的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与制度约束是此消彼长,相辅相成。
在班级制度建立之初,人性化在一定程度上应服从于制度约束,这是因为同学们在对班级制度的认知存在片面的认识,会从不同的个人利益及习惯为出发点提出异议,对班级制度约束提出这样那样的非建设性的、非探讨性的刁难和漠视。这时,如果班主任过分考虑“以人为本”,那么班级制度肯定无法建立起来,而班主任权威性和严肃性的形象无法在班级同学中成功树立。这就需要班主任花费精力,不厌其烦地去用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地引导,久而久之,人们对管理规定熟悉了、理解了,也就会自觉地去遵守。只有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减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人为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性化中的最基本需求,才能使人性化管理得到充分施展魅力的良好环境,使人性化管理向着人性中善良、美好、光辉合理的方向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多点人情味,多点人性化,更有助于赢得学生们对班级和班主任的认同感和忠诚度。班主任好比是一个建筑师,要善于因材施用,将性格各异且生活习惯不同的学生像一块一块石头似地精心安排,砌成坚固的房子。既将学生各自的优缺点进行相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又能因此组合出万千风景的图案,班主任的才能在这里便是珍贵的凝聚剂。班主任又好比是一个球队的教练,必须具备:合理观念,知已知彼,甚至要知道整个战局的发展;合理调配使用本班级的资源,让每个同学都在合适的位置上得到表现的机会;善于对各个同学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级鼓励。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过程中,要寻找中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的平衡点:
(一)制度化管理中,培养学生的习惯,力求一个“恒”字。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切忌朝令夕改,规范、要求一经提出就要坚定不移,贯彻始终。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学生才会由强制变为自制,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他律变为自津,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班级人性化管理中,掌握一个“度”字。一个有序的班级,必须拥有严格的制度管理。但是,过度的严厉会造成恐惧;过分的温柔会有失威严。而“度”这个字,恰当处理好“管”与“放”、“严”与“宽”的关系,既要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待具体的问题,做到管中有放,放而不乱,严中有宽,宽而不纵。
(三)班级管理中,班情掌握,把握一个“跟”字。作为班主任应做到:找点空闲、抽点时间,到教室、到寝室,走一走、看一看,真正了解学生的疾苦,知晓学生的苦乐,明白学生的喜忧。多与学生谈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自觉性较差的同学,就更需要班主任“跟”上去了。我们要及时发现他的问题,批评并教育他,督促其改进,且要发现其优点并及时表扬。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的,劳累的,甚至有时是令人心烦,但同时又具有挑战、快乐的,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在工作中不断地调节心态,发现学生的美;探索新方法,突破新目标。
章锡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