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商贸学院! 今天是
学生工作

→ 您的位置:数字商贸学院 > 学生工作 >

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

上传时间:2011-11-25 15:16:31 来源:工商系 浏览次数:

  一、国家助学政策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投入不断增加,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势在必行。然而,由于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一些身处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纵然拼出了全部气力,他们的劳动所得仍然难以承受子女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
  如何做到既要维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又要保证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从1998年开始,国家尝试进行助学贷款试点工作。经过10年风雨兼程,一套全新的、完整的、立体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已在中国大地基本建立。2007年3月,当温总理在两会上郑重宣布,“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句话赢得了超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掌声体现了人民的心声,人民的意志。
  国家助学,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青年政策。
  首先,这个政策与青年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有极大的关系。青年,是人的一生中身体发育最快,学习时间最集中的重要阶段。时光不能倒流,这个成长发育期一旦错过,就很难弥补。国家助学政策,能够为那些处于生命发育成长期的青年保证营养的基本需求,保障学业的顺利完成,就等于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他们解除了因家庭经济贫困带来的后顾之忧,他们的精神面貌也因此得到了很大改变。
  其次,这项政策与青年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有人把国家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仅仅看作是一种“扶弱”政策,这显然是不够全面的。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前提。贫困不是青年学子的自愿选择,也不是他们天生的过错,更不能因此让他们失去了改变命运的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资助政策是一项着眼未来的政策,实行这一举措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制度性的保障,从起点上为青年学生的未来发展赢得机会和时间。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可以相信,任何一项有利于青年成长、发展的政策,必然会受到青年的拥护,并产生极其巨大、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国家资助政策的介绍
  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各类学校都建立起了“绿色通道”制度,即对已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资助措施,确保每一位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资助措施又分为五大类:
  1、奖,是指在学校设立的各类奖学制度。在高校,有专门奖励特别优秀学生(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年8000元。每学年评选一次,实行等额评审,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奖励证书,并记入学生的学籍档案。有专门奖励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国家励志奖学金,每生每年5000元。高校还设立自己本校的优秀学生奖学金一二三等奖。
  2、助,是指自学校实施国家助学金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凭证由当地政府给予证明的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可申请国家助学金,高校视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资助学生4000元/年或2500元/年。
  3、贷,是指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日常生活费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4、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
  5、补,由其他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三、国家的资助政策对高校的影响——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学费费用高,来校读书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都相对比较好,学校从新生入校入校后的首要工作就是调查各个分院“四困生”情况,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就占了“四困生”比例的80%,所以学校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国家资助的工作,学院有专门成立学生事务中心来作国家资助工作,各分院、系有专门的调查小组来做学生的家庭贫困情况认定,只是为了能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切实保证国家各项资助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确保每一个贫困生不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四、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中存在的一些的困难和问题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学校在具体操作时,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必须以院系、专业、班级为单位进行认定,认定标准中的“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城镇低保家庭子女”等都是受地域影响的相对概念,在实际操作中有较大难度。
  2、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的可信度日趋下降。本来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是开展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重要材料之一,是班主任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个别手持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水平和材料所述不符,学生提供证明材料店的可信度值得怀疑。究其原因,一方面,某些家长在高额经济利益驱动下想钻国家、高校资助政策的空子,采取托关系,请熟人等不良手段获取假证明;另一方面,目前,生源地经济困难认定证明往往缺乏监督与约束,再加上个别政府部门工作不负责任,对申报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集体审查不严,导致虚假证明出现。
  3、个别学生诚信意识缺失,道德意识薄弱,有的学生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经济利益的驱使,再加上家长的暗中指点或是看其他贫困学生每年都可以拿那么多的钱,认为国际的资助是无偿的,不得白不得,得了也白得,于是在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过程中极尽掩盖之能事,个别学生的用心不良给认定工作增加了人力困难。
  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国家资助政策最基本的前提,而高校的班主任是认定工作最主要的人,在这两年的认定工作中,出现了两类学生,一类是家庭真正困难的,却不愿让其他同学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一个学生来自杭州,家中3口人,由于在上初中时,父亲从楼下摔下,脚中骨头断裂,现在一直愈合不了,中间做过很多次手术,花费了很多钱,但是仍然无法痊愈,失去了上班的能力,母亲在去年生了脂肪瘤,经过多次手术,肚子仍然一直有肿胀,脂肪瘤还是没有完全切除,由于该生父母都患有乙肝,所以不能参加工作,全家人的收入只有靠一个低保证拿钱,一个月的补贴是1000多,该生自己也会兼职赚钱,父母一个星期只靠300块过日子,平时多余的钱要省下来交学费。这样的情况,该生在大一第一学年的时候并未跟班主任沟通过自己的家庭情况,觉得自己家里拿低保证如果让同学们知道了会看不起他,觉得自己能打工赚钱,可以过得下去。大二开学初,该生才跟班主任反映家里情况,了解了才知道母亲的病花费了很多钱,家里真的过不下去了才想申请国家助学金帮补家里。而另一类是家庭经济很好,自己的消费水平很高,用的是最先进的电子产品,天天与朋友聚餐喝酒,却拿着家庭贫困证明来申请国家助学金,这样的学生不止失去了自己的诚信也失去了自己的尊严。
  所以班主任在做国家资助工作时,要寓教育于认定工作中,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家庭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健康成长。在认定工作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受资助的学生学会感恩,让其他学生知道诚信是金,让学生学会自立自强,让学生有一颗健康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