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今天是

当前位置:信息技术学院 > 教学动态 >

教学动态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作者:信息技术与应用系    上传时间:2011-05-17 16:52:55    浏览次数: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求,也是实现“有为、有位”创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有热情但缺乏毅力。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在智力和创新情感共同作用下,创新才可能获得综合效应的能量。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兴趣的深度、广度、稳定性及效能上,都有相当的发展但缺乏毅力,经常在执行中虎头蛇尾,甚至放弃追求。

    有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工科学生普遍对科技创新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具有科技创新动机和意识,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和相关学科知识的横向关系,由此限制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创新能力的发展和相关成果,都是建立在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的基础上。

    思维活跃但缺乏科技创新思维。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大学生逻辑、推理、思维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思维相当敏捷,但同时也不断地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所束缚,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科技创新“体验型”多。为激励“挑战杯”等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各高校都在政策、资金和学生期末综合测评上给予倾斜和支持。使证书、学分、奖金三大科技创新活动激励措施成为部分同学参与活动的“动力”,而不愿进行系统性的长期研究,稍有阶段性成果就匆匆鉴定、报奖,这些短期行为既难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突破性,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立足创新实践,积极开展学生创新实践教育,促进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学术性社团为载体。在大一、大二学生广泛开展科技知识竞赛、论坛、讲座等活动,了解当前科技前沿动向,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高年级学生,开展各类作品大赛、制作和发明比赛,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积极创新,在进取中培养自信,在挑战中培养勇气,在挫折中培养意志。

    以课外科技活动为平台。强烈的创新欲望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用课外科技活动这种具体形式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欲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电子商务、机械设计、程序设计、节能减排各类竞赛活动为契机,全面调动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体验到科技创新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欲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研计划项目、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开放性实验项目等科技创新项目,通过独立创作思考或在教师指导下两种形式完成预期项目,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科研开发和创新能力。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从组织管理、奖励制度保持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奖励从可以是多层次多形式的,如学生可考虑设立“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先进个人”、“大学生科技创新标兵”等荣誉称号;制定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与学分折算制度及科技创新成果与相关课程考试成绩挂钩的制度;制定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与奖学金挂钩的制度及制定科技创新与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的制度等等。指导教师可设立优秀指导教师奖,建立指导教师优先晋升职称、职务及优先给予科研课题立项的制度,以及教师指导学生科研和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给予计算工作量等方面的制度。另外还可以设立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集体奖,充分调动大学、院系和学校其它部门和社会有关部门的积极性。

 

汪迎春

教学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