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 :  公共教学部 > 教学动态 >

跨文化交际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 业余党校     作者 : 业余党校     时间 : 2010-01-09 02:47:07

跨文化交际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汤莉

【摘要】 以往学生学习英语时只掌握了书本知识,在实际交往中却经常听不懂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更无法用英语流利地与别人进行沟通,甚至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出现令人尴尬或啼笑皆非的局面。要改善这种现象,就需要教师重视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改革传统英语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知识,培养其跨文化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   渗透

 

传统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言形式,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有人认为,学习英语只要掌握了语音、词汇、语法,便可以毫无障碍地阅读、交际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毫无疑问,语言基本功的掌握是非常必要的。语言学习中,语音、词汇、语法的掌握是基础,但仅有这些还不足以达到顺利交流的目的。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人们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交际。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因此,在进行外语教学时,了解另一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是很必要的。

 

一、理论指导依据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2004年教育部特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而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则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1. 跨文化交际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不同的民族由于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的不同,在各自的环境中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因此,在交流中人们如果总是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错误的判断,导致在交流中产生冲突和障碍。由于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就可能会造成学生用英语交际的障碍,在与外国人交际时,就会困难种种,如果交际的双方互相了解了彼此的文化习惯,这个交际就可以延续下去。

2. 虽然语法等错误会影响交际,但彼此的交流至少在规则上是清楚的,听话人会立即感觉到它的实际意思,而且一旦意识到对方在语言、语法方面较差,对其就会更加宽容。然而,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语用方面的错误一般是不可原谅的。尤其当一个非本族语者说话流利,听者不会把其明显的不礼貌或不友好的行为归因于语言知识的缺陷,而会认为是粗鲁和恶意伤害的自然流露。在此情况下,跨文化交流的失败是惨痛的。

正因如此,我们英语教师应该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使者,与以往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课程任务或教学目的的首位不同,英语教师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讲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减少跨文化交际时的困难。应把介绍外国的文化渗透到每一节外语课堂的教学中,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要强调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来提高词汇量和增加知识。”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认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相应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

1.挖掘教材内涵

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只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以教材为线索,通过日常课堂教学随时提供和补充相关知识是完全可行的。比如,在教材中,第并从文化的角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认识。比如《大学英语精读》教材中每一册第三单元“The Present”和第七单元“The Sampler”,文中主人公都是老人,那么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英美老年人问题,使他们深刻理解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paradise for the children, battlefield for the middle-aged, and the grave for the old.这句话的意义。还有第三册第四单元 “Lady Hermits Who Are Down But Not Out” , 通过对“购物袋女士”的生活及心理状态的了解,分析这一社会产生的原因,了解大都市人情的冷漠。

2.揭示词汇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是要揭示词语蕴藏的文化内涵。困扰学生的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得体运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英语词汇在许多方面与汉语词汇存在着不对应现象。如: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的不对应上。要让学生了解:这是由于不同的民族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而造成的。如语言中却有不少借动物的特性来形容人的特性的词语。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比喻性表达法往往因语言、文化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义。如在汉语里,尽管狗在某些地方也为宠物,但的形象总是不雅,因而用来指人时多含贬义。如狗咬狗哈巴狗走狗狗仗人势癞皮狗等等。在英语中dog的形象一般不差,常可泛指个人。如谚语: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日。)又如:a gay dog(快活的人、好玩的人)。还有就是不同的民族对相同的颜色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和诠释。如白色在汉文化中常常有悲惨、无效、反动等贬义内涵,如白色恐怖,苍白,白丁。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是崇尚色,如:white day (吉日)white head(宠儿)三级考试卷中出现过a white lie ,有些学生翻译作“白色的谎言”。而了解西方文化的同学则会翻译成“善意的谎言”。

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透过同一个词的不同联想意义,窥视出汉英两个民族各自的心态和习惯的。此外,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导致词汇空缺现象,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主要表现在概念意义、内涵意义和搭配意义上,教师都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向学生介绍,培养学生正确、恰当地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际。

3. 补充文化背景知识

了解异域文化知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日常教学时,可补充相关内容,这个补充材料既要考虑语言因素,更要考虑讲英语国家的文化因素。例如:音像制品、幽默故事、文学艺术、音乐民歌、雕塑漫画等。比如《大学英语精读》中第二册第三单元是关于美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科学家 托马斯 杰斐逊的,这篇课文涉及到《独立宣言》和北美独立战争,可以在课外时间给学生放《国家宝藏》这部电影,独立宣言、美国的诸位开国元勋、圣殿骑士、共济会、教堂……一系列的历史传说被很好地融入与这部电影之中,学生们在观看电影的同时,也很好地了解了美国的历史。那么对课文地理解更形象生动。又如《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十单元“Going Home”源于一个真实的美国故事:一位在监狱服刑多年的丈夫终于刑满要回故乡了,他给妻子去信:如果她已另有归宿,他也不责怪她;如果她还爱着他,愿意他回去,就在镇口的老橡树上系一根黄丝带;如果没有黄丝带,他就会随车而去,永远不会去打扰她……汽车快到目的地了车上的人们发现橡树上系满了黄丝带。后来有人把这故事编成了歌曲。伴着歌声这个故事也传遍了全世界。黄丝带也成了美国欢迎被囚禁的人重获自由的标志。那么除了给学生们讲解课文语言知识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听《老橡树上的黄丝带》这首歌,重温经典,了解黄丝带所体现的幸福、期待和爱的温暖。还有第一册第四单元 “A miserable, Merry Christmas” 涉及到西方圣诞节,那教师可以围绕这一节日做一个专题,让学生有对中西方节日有一个清晰全面地了解。

4.利用多种渠道拓展

教师应组织各种介绍西方文化知识的讲座,或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多种文化素材。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广泛阅读,通过书刊、杂志等渠道积累文化背景知识,进而不断拓展视野,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如开设英美概况讲座或全校学生选修课,内容涉及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文化背景知识。在客观上为学生接触和了解讲英语国家文化习惯创造机会。

 

外语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高素质、有着较深厚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社会发展也必将使跨越不同文化的人类交流愈加频繁,,我们应该认识到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不是空泛的,实施跨文化教育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McCarthy, M. 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王福祥,吴汗樱.文化与语言[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5]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4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4号大街16号
院办:0571-86913866 传真:0571-86910710
邮编:310018
版权所有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