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今天是

当前位置:信息技术学院 > 教学动态 >

教学动态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研讨会

作者:信息技术与应用系    上传时间:2009-03-02 20:39:39    浏览次数:

  2月26日下午,参与《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的3位教师就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其他计算机类及相关专业的平台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建立计算机系统整机概念,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
  我们通过对本课程主要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分析,觉得这学期的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1.高职高专学生的基础薄弱,缺乏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旨在如何用较少的时间,引导学生较快地领会新知识,具体教学实施中还应注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形象教学法”。根据该课程基本概念多、专业术语多等情况,在课堂讲授中尽量做到形象化,用通俗易懂的例子进行教学。
  3.激励学生主动探究、求知创新,指导学生用互联网找资料,比如讲CPU,教材上关于CPU发展的这部分内容与目前相对滞后,应该让学生上网查有关 CPU 的最新技术以及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及时了解计算机硬件行业的最新成果和技术发展,使他们不断追踪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
  4.本课程涉及到很多复杂的结构图、时序图,为便于学生理解,授课要充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授课前精心制作课件,保证图形清晰、易懂。这样在讲解计算机各部件内部结构与工作机理时,才能更加形象、直观。
  5.在教学过程中,反馈对教师、学生都大有裨益,应该随时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不能等到期末考试,平时也要有反馈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批改作业、答疑、阶段性的学习交流会等都能得到重要的反馈信息。有了这些反馈信息,教师会发现讲解某一个问题的最佳切入点是什么,如何用最精炼的语言来描述一个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6.实验课上,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分组方式为两人一组,共同设计、组装、调试。意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团队精神。实验课结束后要进行技能考核,合理评定实验成绩是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不是最终目的。完成实验是一种综合技能的体现,故采取“分步记分,综合评定”的办法,主要考核总体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实验报告)四个方面。使其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根据我们几位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讨论总结出以上几点教学方法。希望这学期本课程的教学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管瑞霞

 

教学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