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
上传时间:2008-09-23 21:34:28 来源:工商系 浏览次数:
“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近日,北大毕业后在四川一所中学教书的教师范美忠这番地震后的“表白”在天涯论坛掀起轩然大波,不少网友认为,地震了老师先跑了是一种本能,无可厚非。但范美忠还要“洋洋自得”地自我表白,实在不明智。
地震了老师先跑了是一种本能,无可厚非?范美忠老师的自我表白是: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把“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和“追求自由和公正”对立起来,这到底是逻辑的混乱,还是牵强附会;是掩盖自己贪生怕死,还是拔高自己的思想境界,笔者深感诧异。
自由是无法和勇于牺牲划清界限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有追求就会有付出,这种付出就是一种牺牲。事实上,做任何事情都可能面临选择,即使在鱼与熊掌之间。何况作为老师,对于学生是负有法定责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第四十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作为学校老师,“先救护未成年人”是职务行为。不能履行职务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此时此刻,还在标榜自己是为了追求自由和公正,这是正常“人”吗?
即使是北大毕业的老师,也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也应该有血有肉有感情。也许作为“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才能告诉自己的学生: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对此还能够洋洋自得,亲笔描述出来,观者真正无语了。
根据范美忠老师在文章中描述,当时他正在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上语文课,课桌晃动了一下,但范根据对地震的一些经验,认为是轻微地震,因此叫学生不要慌。但话还没完,教学楼猛烈地震动起来。“我瞬间反应过来——大地震!然后猛然向楼梯冲过去。”后来,范美忠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到达足球场的人,等了好一会才见学生陆续来到操场,随后他与学生有一段对话:范:“你们怎么不出来?”学生:“我们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只看你一溜烟就跑得没影了,等反应过来我们都吓得躲到桌子下面去了!等剧烈地震平息的时候我们才出来!老师,你怎么不把我们带出来才走啊?”范:“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吗?上次半夜火灾的时候我也逃得很快!”
作为1997年北京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生,也许受到过良好的体育锻炼,“一溜烟就跑得没影了”。不仅善于奔波,而且没有丝毫的愧疚。至于什么道德良心,早已置之度外,为了追求自由和公正。作为老师,学生们大概望尘莫及;作为儿子,他的母亲会不会心灰意冷,人们不得而知。
不管幸运与否,这个学校的教学楼没有在当时像“积木一样的垮塌”,学生们劫后余生,惊魂未定之时,还能有幸继续聆听老师的一番谆谆教诲。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范美忠老师不吝赐教,把这段“5•12”汶川地震亲历记发布在论坛上,传播出来,借以成为“名人”。
相形之下,芙蓉姐姐也会自叹不如,毕竟不是北京大学毕业的校友,这就是差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