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您的位置:智慧旅游学院 > 学院动态 >

学院动态

关键还在观念的改变

上传时间:2008-03-18 08:51:19 浏览次数: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所以,特定的观念必然影响、支配特定行为的态度,而“态度决定一切”。反思参加学院课堂教学能力评估的过程,我依然觉得转变观念的重要。对学院的“规定动作”——每位教师必须讲一次观摩课——能否做到位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观念的转变。
  反思参与教学能力评估的过程,我认为涉及观念及观念转变的几个核心问题有以下方面。
  一、关于对什么是大学教育的认识
  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大学教育的方式。对这个问题认识,我们大多数人其实凭借的是自己的有限经历(读过大学)和这有限经历所积累的感性经验(我自己的老师怎样上课)。所以,一经谈到我们高职教育要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之时(特别表现在对本次教学能力评估标准的认识上),我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拿“我们曾经怎样”为标准,借以衡量现在的要求、规定的合理性。这是典型的“先入为主”,走向极端就会“削足适履”。确实,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但高职教育毕竟是高等教育的另一门类,其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具有与我们所感受到的一般高等教育不同的内在规定。只有把握了这一特殊的规定,我们才真正具有从事高职教育的资格,否则,无异于“盲动”。所以,我们首先要进行“思想的革命”,自觉除掉思想的框框,确立起科学的高职教育理念。而方法、途径,则是认真学习、探索,并按照“先行者”(先一步探索高职教育者)智慧和经验的启迪,悉心实践、反思,最后将这一切努力所得,内化为一种自主意识和自觉行动的原则,让高职教育行为成为似乎我们本能的实践。
  二、不同专业的课程和不同的专业课程有无共通的方面
  提出此问题的缘由主要基于我们对学院教学能力评估专家的意见,似乎存在一种天然地接受的“屏障”。而这种“屏障”主要来自这样的观念:我讲的是专业课,而专家并一定通晓我的专业。这样认识问题,有合理性的一面。这就是教学的方法、手段,与特定的教学内容有内在的关联性。正是从这一意义出发,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首先要通晓教学内容。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存在教学理念、教学原则上的一致性;而某些经验性的做法,也必定具有特定的指导意义。事实上,评估专家都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有“专长”的人;他们的年龄也表示着他们在教学经验上的深厚积累,而我们又不能否认教学是需要经验累积的行当。再从另外的角度看,人们在认识事物(包括自己)时,往往存在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情况,这就更需要在身在“庐山”之外者,提示我们“庐山真面目”到底为何。所以,对专家的意见,我们首先要有“准备接受”的态度,然后是根据自己的判断“批判地吸收”;不能吸收的,也要作为自己再深入思考的内容,探索其可能具有的积极意义。我想,这才是研究的态度,诚恳的态度,科学的态度,或许也是学院和专家们所期望的态度。
  三、贯彻课堂教学标准是否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
  从认识的层面上讲,这里涉及的其实是如何认识高职教学效率的问题。教学能力评估标准中着重强调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互动”中“学生如何动”的问题。对此,我们很容易将学生的动与教学任务的完成对立起来,认为把精力放在学生“动”上,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动”,既是教学的方式,也是教学的目的:在“在动中体验”;在“动”中激发活力,培养自觉性。作为教学方式,“动”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作为教学目的,“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而学生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养成,则是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没有什么比学习主体的兴趣和自觉对效率的提高更有意义。所以,要树立“效率是过程”的观念,并在教学内容、学时设计合理的前提下,在“动”中有科学理念的注入、科学方法的启发和有效的、可借以举一反三的原则的诱导。可见,教学效率高低,从能力的层面讲,又是教师的综合才能——教学设计问题。而从教学内容设计上讲,又是教师的经验问题。主要指教师是否“懂行”,它指向于教师的双师素质,要求教师能够切实根据行业、岗位能力需要并结合这一能力形成的条件,当好“设计师”、“裁剪师”和“成衣师”。总之,影响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必须在“效率之本”上作文章,这也是关于课堂效率问题上应树立的观念。
  四、学院用如此大的精力关注一次课堂教学有无意义
  本次教学能力评估,学院每位评估专家花在每个参与者身上的时间至少5—6个小时,而每一参与者为这一次课花费的时间则可能更多。这就很自然地让人产生疑问:学院如此关注一次课的教学,其意义到底何在(而事实上,我们又不可能做到每次课都如此精心地准备)?最初,我就是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参加课堂教学能力评估的,也因此使我对如此的评估有些不解。现在认真地想起来,还是要感动于学院为树立高职教育理念所表现出的一种执着。我想,学院也是要我们通过一次认真地教育思想转变的经历(每个参与者的讲课都是高职教学要求的渗透和体现),促使我们树立高职教育的原则,并为学院教学工作的整体推进打基础(从对参与者——教研室主任的培训开始)。而学院也可以借此对所开设的课程展开分类研究。有时,“矫枉”还需“过正”。从我们受以往高等教育观念严重影响的程度和我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拿“习惯”作挡箭牌的做法上看,学院采取近乎“强制性”的手段,来推行正确的原则,也是被动中的主动作为。
  科学的职业人培养方案的研制,是贯彻高职教育理念并因此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而课堂教学则是使这一方案得到有效落实的关键。记得洪院长曾把推行职业人方案称之为一场“革命”,现在想起来,“革命”二字还真用得贴切:它含有着对“观念”转之难的预期,也表示了学院在关键性事务上的态度——坚决、坚持。

                               涉外经贸与事务系
                                 张中新
                              2008年1月3日

学院动态